close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梅姬颱風重創蘇花公路,罹難人員至今尚未尋獲,「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蘇花改)也隨著災難發生而重新獲得關注。在各界要求加速環評之下,補件時間最遲12月31日的「蘇花改」,提前到11月1日舉辦第二次審查會議。花蓮縣長傅崐萁甚至宣稱蘇花公路是「死亡公路」,10年死了上千人,強調花東人一定要一條「安全的路」。

31日環保團體召開記者會,揭露台灣3大死亡公路名單,以及肇事原因,釐清「死亡公路」真相。綠黨召集人潘翰聲指出,根據政府部門的資料顯示,全台致死率最高的公路是西部「台一線」(台北到楓港),第二名則是「台14線」(彰化到廬山),第三名才是包含了蘇花公路的「台9線」。

而分析台9線的死亡事故,發生率最高的分別是「池上馬蘭段」、「瑞穗玉里段」和「林榮光復段」全都屬於花東平原地區,而這次因土石坍方造成人員傷亡的蘇花公路,100公里的年平均死亡人數是「12.4人」,距離傅崐萁宣稱的「上千人」其實有很大的差距。

而地球公民協會台北辦公室研究員黃斐悅表示,三個易肇事的平原段,死亡原因多是因為超車和酒駕,至於蘇花公路2002至2007年死亡人數共達21人,但其中僅5人因坍方喪生。

坍方並非蘇花公路肇事主因,那什麼才是造成用路人傷亡的原因?潘翰聲解釋,由於台9線砂石車流量大,佔全部流量的五成,意外致死率也高達兩成,因此台9線亟需解決的,其實是砂石車問題。要改善砂石車意外造成人員傷亡,環保團體認為可透過鐵路來調節運輸需求。

不過這樣的替代方案,在3次與交通部的諮詢會議上,都沒有獲得明確的回應。黃斐悅說,雖然交通部對於改善鐵路運輸量持正面態度,但是真正改進的速度卻非常慢。加上台鐵沒有經費,因此無法加開班次。另一方面公路總局也不願易放棄工程。

「即使北迴鐵路是台鐵唯一賺錢的路段,每次車票都買不到,台鐵卻一直沒有增加運量。」黃斐悅指出,政府傾向改善公路,一方面也是因為這是「相對可見」的政績,而改善鐵路運量則是需要長時間慢慢進行。

對於外界批評環保團體是阻擋替代道路的絆腳石,荒野保護協會保育部主任周東漢回應,回保團體並沒有反對「蘇花改」,只是希望能夠針對各方面有更具體的討論,而環評也是為了將路做好,但現在卻趁著災難發生,用情緒性的發言限縮了理性討論的可能。

潘翰聲也補充,環保團體過去反對的是「蘇花高」,一直到2008年蘇花高正式遭否決,交通部提出五項替代方案,現在送入環評的是其中一項。對於現在正進行審查的「蘇花改」,各界都希望能夠理性溝通,找到最好的方案。

潘翰聲強調,改善鐵路運量與蘇花公路是必須雙管齊下的方案,一方面由鐵路代替目前坍方的公路,並且思考未來調捷運量的可能;另一方面規劃完善的改善蘇花公路方案,才能帶給花東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外界都說火車不能上冷凍櫃,許多蔬果無法用火車運出去,但是這個問題早在2、3年前就知道了,如果當時有改善,就不會到現在還是這樣。」潘翰聲強調,「政客一向都很濫情,但政策不應該理盲!」

而當外界一直在討論如何給花東一條「安全回家的路」時,花東人要的究竟是什麼?參加蘇花高議題這麼多年,黃斐悅等花東青年,用2年時間進行地方訪調,企圖了解面對蘇花高,為什麼正反兩方態度如此迥異。

黃斐悅說,花東因為長期受到政策冷落、發展不足,對於發展的渴望轉移成「有路就可以發展」的想像,但談起蘇花高,當地人更多是談著自己想像的發展狀態。黃斐悅強調,花東不是有條路就解決了,還需要教育、社會福利、區內交通等建設,在道路之前,當地人更想要這些。

「化作春泥更護花」團體代表蔡中岳表示,以雪山隧道的例子來看,雖然雪隧加快當地的連外交通,但實際上當地工作機會並沒有大幅成長,而人口成長率也低於全台平均。雪隧對於當地的發展,目前看來並沒有正相關。

而花東狹長的地形,在便利的聯外道路開通後,會不會是造成貧富差距更加擴大的推手,也是黃斐悅擔心的議題,由於目前遊客多集中在北花蓮,導致南、北貧富差距擴大,未來北部對外交通便利,恐怕只會加劇這種現象。

面對花東發展,民間團體思考的不僅是便利的道路、大量消費的遊客,更多是平衡區域發展、開創地方經濟的課題,黃斐悅說,我們看到的是發展不軍的問題。而在這個層面上,單單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並不能解決花東長期面對的難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