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慈濟內湖基地保護區開發案即將進行審查,民間團體與當地居民憂心案子通過後,嚴重影響當地排水與生態,同時也開啟台北市保護區開發的大門,因此10日前往慈濟台北分會,將此開發案相關資料交給慈濟代表,期待慈濟高層了解案情後主動撤案,莫讓慈濟志業變成「造業」。

早在1997年財團法人慈濟基金會向市府申請內湖4.6公頃保護區土地變更案,欲設置「慈濟內湖社會福利園區」,建蓋十層樓高、足以容納二千多人的國際志工大樓,總開發樓地板面積高達4萬5千平方公尺。

開發面積分南北兩基地,位於內湖區成功路五段、大湖公園前的保護區,其中北基地北側有基隆斷層通過,南基地附近有礦坑舊址,兩基地都位在支流河口處,其中北基地的東、西與北側山丘都是潛在順向坡。

本身也是內湖居民的綠黨政策部主任李盈萱指出,慈濟志工大樓的基地,過去其實是一座湖泊,用來調節當地的降雨,但是後來因為要蓋成功路,所以將湖面填了一大半,只剩下現在的大湖公園。台北市政府也將當地劃為保護區,限制開發。

因為原本滯洪用的湖泊遭填,導致當地排水不良,尤其是大湖山莊後方的農家,每逢大雨必淹。慈濟的開發案讓當地居民憂心保護區的滯洪功能被破壞,未來將會淹的更嚴重,因此在網路上發起連署,反對這項開發案。短短一星期內連署人次便高達3500人,也有30多個民間團體表態支持。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直言,設置保護區的目的在於保護居住在土地上的人,一旦保護區消失,人也將受到傷害。「會去購買保護區土地進行開發的,只有建商。如果慈濟堅持進行開發,它就成了建設公司。」

廖本全強調,慈濟拿了善男信女的捐款,卻是在破壞保護區,「就算它要在當地做善事,但選錯了地方也只是在『造業』。」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林子凌也指出,不只有內湖,慈濟在基隆的土地也是水土保護區,而多筆中南部的土地,則是重要農業區。對於慈濟大量收購不適合開發土地,李盈萱呼籲,慈濟應該在對的地方作對的事。

面對這個停滯三年的案子重新審查,當地居民都相當錯愕,因為過去慈濟與市政府的人都會到當地進行說明會,不過這次重啟審查,卻未見慈濟代表出面,居民也不知道有這回事。

目前就讀政治大學的劉德正同學說,1998年時當地居民自辦公投,希望當地成為生態公園,而拒絕慈濟到這裡蓋大樓,好不容易在2007年時案子被擱置,市政府與慈濟進行溝通,「不過三次溝通會的資訊都沒有公開,慈濟也沒有修改開發內容,案子卻重新審查,大家都不知道為什麼。」

不過記者會現場也有當地的里長到場表支持開發,支持者發送的聲明稿上寫著「37個里的里長全部支持慈濟的計畫案!」支持者也強調,反對的居民只是少數,大部分的人都很期待,而且慈濟的規劃中只有少部分建築,其它都是綠地,反而更能留住當地生態。

而慈濟代表僅表示會儘快將這份資料交給證言法師,至於多快會有回應,慈濟方面沒有明確回應。面對隔日即將進行審查,廖本全呼籲慈濟主動撤案,避免這個開發成為「保護區變更」的先例,未來將有大批開發商等著搶進保護區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