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二代健保捨棄「家戶總所得」精神,重拾過去「六類十四目的投保身份分類」的分類納保方式;另外加入補充健保費項目。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諷刺,讓中低薪水階級支撐的健保體系,恐淪為「窮人互助會」。

對於二代健保大走回頭路滕西華直言,過去的六類十四目造成許多人領同樣薪水卻因為納保類別不同而有不同保費,高所得非薪水階級的人卻可以自行選擇最有利的納保身分。

所謂六類是指健保將投保人分為一般上班族、職業工會、農漁民、軍人、低收入戶、無法歸類的地區人口等六大類,民眾可依不同身分繳不同的保費。

滕西華指出以名模林志玲為例,原本林志玲納保身分是第六類的「無法歸類的地區人口」,每月健保費是640元,後來健保局祭出「林志玲條款」,輔導她變更身分,轉為第一類自營雇主納保,保費月繳5992元。另一方面由於非薪資所得沒有納入計算,許多大老闆因此和一般上班族繳一樣的保費。

健保虧損,其中原因來自於沒有收到該收的保費,為了讓政府先收到合理的錢,才有二代健保的修正版本。一開始二代健保打算取消過去的六類十四目,因此提出以「家戶總所得」計算,賺多少錢繳多少錢。滕西華解釋,即使是地下經濟所得,也可經由轉化成其它資產而被查到,進而納入計算。

民間團體一直都支持二代健保的基本精神,不過對於費基計算的類別有所質疑。例如「設算所得」是假定了每個人至少都有17280的收入,滕西華表示,政府不應該去假設大家是裝窮,所以定了設算所得,應該想辦法去檢查一個人的實質收入。

另一方面二代健保沒有將資本利得、海外所得、退職所得等收入納入計算,卻對沒有收入者施行設算所得,滕西華舉例,「一個次長退休有11萬不需納入計算,但是沒有收入者卻被假設有最低薪資所得,退休次長和失業勞工攪一樣多錢。」

由於費基中規定了設算所得,而該納入計算的項目卻沒有納入,等於是讓中低收入與薪水階級支撐整個健保體系,而對於富人卻開了方便之門。因此二代健保初期審查時,民間團體希望能夠針對這些部分再做調整。

但是現在卻全盤推翻重新來過,讓滕西華氣憤,新的版本保留了原本一代健保富人投機的空間,同時也擴充其它投機的可能。雙軌制底下讓人能夠選擇把所得變更名目納入保費較低的項目中。

而且許多納入補充健保費的項目根本是走錯方向,以股利所得為例,「股利所得是長期投資的利潤,是相對保守的投資人的獲利,交易所得才是靠股票賺錢的人的獲利。」滕西華質疑,政府這樣設計是要鼓勵大家炒短線嗎?

對於二代健保政策大轉彎,滕西華直言,從一代到二代花了十年時間,現在卻一夕翻盤。「二代健保恐怕無法矯正一代的問題,且讓中低收入薪水階級承擔社會福利責任。」她諷刺,以窮人繳費支撐的健保體系,根本就是「窮人互助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