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過勞死案件頻傳,行政院長卻僅表示「心痛、不安、慚愧」讓勞工團體不滿,政府單位無實際作為。8日上午,過勞死員工家屬及勞工團體共赴行政院大門口抗議,要求政府重視過勞死的結構成因,並從預防做起,讓勞工能有安心工作的環境。

去年9月南亞發生工程師過勞死事件,年僅29歲的工程師被發現暴斃於電腦前。但這只是台灣勞動環境底下,全民過勞的冰山一角。在台灣,大眾運輸司機、保全人員和代工廠生產線上的員工,都是過勞死的高危險群。雖然過勞死案例頻傳,但由於過勞死認定標準繁複、門檻又高,導致多數員工無法獲得應有的賠償。

雖然去年工程師之死讓勞委會修改了過勞死認定標準,未來認定標準有三,分別是「異常事件」、「短期工作過重」及「長期工作過重」。但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表示,「有修跟沒修一樣!」工傷協會專員楊國楨指出,工時認定根本有困難,雖因為許多員工上下班有打卡,但也有不少人回家後繼續工作,甚至不少公司在員工加班超過一定時數後,要求員工打完卡繼續工作,剩下部份的加班費直接給現金,而這些超時的部份卻都難以被察覺。

以去年南亞工程師徐紹斌為例,徐紹斌下班先卡了卡,之後繼續留在公司加班,但公司卻一口咬定他已經下班,楊國楨質疑,「試問誰會沒事下班不回家、留在公司,除了工作還會是什麼?」

徐爸爸也表示,大企業以責任制當做藉口逃避責任,勞委會也沒有積極介入調查,頂多罰了公司6萬塊,「但6萬塊對某些公司來說,多賣兩支手機就賺回來了,罰起來根本不痛不癢!」而徐媽媽則是聲淚俱下的表示,政府說要獎勵生育,但是一個小孩栽培到碩士畢業,工作三年就過勞死,「不良的勞動制度毀了自己的孩子,這種條件下,媽媽們怎麼敢放心生育?」

超時工作導致勞工過勞,但是勞委會的認定門檻卻又相當高,讓許多勞工根本無法獲得職災補償。跑船近30年的張先生表示,他從18歲開始在船上工作,前幾年因為工作過勞導致中風,但船家因為考量成本,沒有及時靠岸送他就醫,造成病情更加惡化。

回到台灣,張先生前往醫院職業病門診,獲得醫生認可,但是勞委會卻表示,張先生因為有抽菸習慣,因此中風可能是個人生活習慣不良引起,拒絕認定為職災,讓張先生相當憤怒。

工傷協會專員劉念雲也表示,勞委會公布的「過勞死認定標準」只有將「腦血管」及「心臟疾病」納入認定基準,但肝病等疾病都沒有納入,而在日本,就連自殺或是精神疾病都可納入認定。

另外勞委會仍然以工時上限等量化標準做為判斷依據,判定勞工是否因超時工作而過勞,但是許多長期累積的壓力,都可能引發過勞。「加上勞工必須準備相當多的資料,包括工作時數證明等,才能向勞保局進行申請。而這些東西都握在資方手上,勞方難以取得。」劉念雲表示,萬一勞工在進公司前的健康檢查中,已檢驗出高血壓等疾病,或是有抽菸、喝酒等習慣,之後的過勞死認定將很難通過。

目前勞委會與國民健康局合作,推動職場健康,教大家如何吃的健康,同時也有戒菸教室,協助勞工調整生活習慣,只是這些做法讓勞工團體批評,政府仍然沒有重視「預防」,僅在最末端進行補救。

勞工團體表示,預防過勞發生,除了召開跨部會的協商,研擬如何建全勞動環境,也必須取消勞基法84-1條,保障工時上限和基本工資,同時降低資方鑽漏洞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勞委會應積極進行勞動檢查,公佈過勞企業名單,同時對於引發過勞死的企業處以刑責。

抗議結束後,勞團代表與勞委會勞工安全處、衛生署等部會代表面談,勞安處強調,目前已積極推動職場內設有廠醫,另外廠醫和醫院醫師共同認定員工過勞後,勞委會將發文給該公司要求改進。而公司一旦發生過勞死事件,勞委會將會要求檢方介入調查。

只是勞工團體不滿政府仍然以解決事件的方式來處理,未曾正視造成過勞死的結構問題。工傷協會強調,將會安排更多活動,讓年輕人了解過勞死問題,同時持續前往其他部會抗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