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青年貧窮化的時代,三十而立已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國際勞工組織統計指出,2009年全球共有8100萬年輕人失業。而在台灣,大學畢業生可能得背負40萬的就學貸款,加上結構性的失業,41%的年輕人成為長期失業者。即使能夠順利找到工作,低薪資的時代下,台灣每4個受雇者中就有1人屬於窮忙族。另外非典型勞動的成長,讓1/4的在職青年處於不穩定的就業狀態,朝不保夕。

329青年節,青平台基金會、台灣勞工陣線等民間組織與貧窮青年代表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重視高等教育資源分配、就業市場問題,莫讓台灣的年輕人有志難伸、有夢難圓。

台灣年輕人面臨5大困境,包括:高負債、高失業、低薪資、工作不穩定和買不起房子。這樣的狀況讓年輕人無法安心規劃未來,每天只能為眼下的生計煩惱。青平台執行長鄭麗君表指出,目前台灣高等教育公私立學校比是7:3,而中低收入小孩考上公立大學的比例不到2成,因此多數學生被迫就讀私立大學。

這些學生在就學期間必須申請就學貸款,因此一畢業至少背負40萬的債務。年輕人繳不起學費,但學校卻拚命漲價,反高學費行動聯盟召集人簡淑慧表示,今年3月初台大副校長表示要調漲學費5至10%,後來在教育部全面凍漲的政策下作罷。「但是今年凍漲根本不夠,在這個物價上漲的年代,學費不但要凍漲,還應該調降!」

簡淑慧指出,台灣的高等教育一直以來都是為了大企業訓練好用的勞動力,另一方面政府又提供了大量的租稅優惠給企業,這些企業每年省下7千億的稅金,相反的學生卻得為了自己未來到大企業去工作而背負就學貸款。結果企業拚命賺錢,學生的薪資就僅夠勉強餬口。

加上教育資源分配有問題,經費都花在不必要的地方,許多學校每年大興土木改善硬體設備,卻對外表示沒有經費,需要調漲學費。另外政府廣設高教,卻沒有退場機制,結果許多經營不善的學校由政府支撐,變相等同全民買單。教育政策的問題讓學生無法從高等教育中獲得階層提升的資源,反而成為政策的犧牲者。

年輕人從學校畢業後,馬上面對已經萎縮的就業市場,根據統計20至29歲的青年失業率從2007年的7.4%一路攀升至2010年的近10%。鄭麗君指出,金融海嘯過後,失業狀況仍無法恢復,可見台灣面臨的是結構性失業問題,政府必須調整現有的產業結構,才有辦法提供新的就業機會。

台灣勞工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張烽益表示,主計處資料顯示,失業52周以上的年輕人比率從2004的26%上升到2010年的41%。過去失業者多為中高齡、低學歷者,多非初次就業。但現在的失業人口卻加速年輕化,而且大量初次就業者根本就沒有機會進入勞動市場。

更不用說平均薪資退回到13年前,近半數的受雇者薪資不到3萬元,低薪資者薪資下降比例更為嚴重。光是2010年12月收入未達2萬元的就業者已高達138萬人,比金融海嘯時多出24萬人。且非典型勞動增加,讓受雇者工作狀況不穩定,成為社會另一個隱憂。

2010年5月非典型勞動雇用人數已達92.3萬人,非典受雇者在10年內上升3倍之多。其中24.77%的非典勞動者是15至24歲的就業族群,相當於每4人中有1人屬於非典勞動。

今年29歲的林效先表示,2年前退伍後,由於政府的就業政策打亂平均薪資行情,因此他現在一個月工資不到3萬塊。「如果想要薪資3萬以上,恐怕得要每天工時超過10小時、月休4天的工作才有可能。」他感慨,政府的22K真的是讓大家都只能餓著肚子過生活。

而今年28歲,有一份月薪3萬的工作的江明芸說,薪水扣掉房子、水電費、償還就學貸款等費用,每個月勉強可以存下5千元,30年後可以存到一百多萬,恐怕只能付房屋的頭期款,剩下的房貸就得由退休金償還。「雖然我也會有加薪的可能,但以目前的就業市場,我更擔心明天還有沒有工作!」

青年負債、失業、工作不穩定造成他們無法安心規劃未來,而對於未來沒有希望,讓現在的年輕人不敢結婚也不願生小孩,張烽益強調,少子化反映出台灣社會的結構性問題,象徵台灣青年對外來沒有希望。張明芸也表示,政府再不反省結構問題,將成為壓垮青年的最後一根稻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