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去年七月,六輕接連發生工安意外,兩次大火造成當地養殖業嚴重污染,9日環保署召開工安事件環境影響調查報告第二次審查會議。但六輕仍延續之前結論,表示工安意外對於空氣及水質並無明顯影響,「事故期間之污染物未超過環說書預測數值及法規標準」。另外因缺乏廠外各項數值的背景值,因此無法比較工安事件對廠外造成的影響。

只是這樣的回應讓環保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會不滿,土基會強調,台塑營運十年,對於廠外周邊都沒有近行監測,「難道台塑都不需要對鄰近負責嗎?」而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執行秘書吳鴻駿也痛批,十年都沒有監測環境,那不是還好老天保佑沒發生太大的意外!

而委員程淑芬則認為,六輕缺乏背景質資料,顯示他們對於環境監測相當不足,「六輕應該提起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增列環境監測的方式到環說書中。」

對於台塑以模擬方式來評斷對於鄰近地區有無影響,委員李育銘也直言,應該要拿常態監測的實際資料和工安意外發生的當下數據作比對,而不是使用模擬方式推估。且台塑的模擬結果也讓委員質疑,例如工安意外兩天內,產生了近一公噸的致癌物──多環芳香烴(PAH),但是報告中卻沒有針對它的沉降和分佈進行分析。

雲林縣環保局也指出,工安意外發生時,環保局監測所得的二氧化硫最高濃度出現在7月26日下午1時,濃度高達300ppb,但是台塑的報告中最高濃度卻出現在同一天晚上10時,而濃度僅有8.6ppb。環保局質疑,這些數據都是台塑連線所得資料,換句話說都是從台塑自己的監測系統中取得的,為什麼報告中的最大質與實際不符。

吳鴻駿也表示,根據六輕的報告,懸浮微粒與臭氧數據在意外發生時還比平常來的低,他諷刺,「到底是我們標準太寬鬆,還是六輕特別有本事?」另外台塑在報告中指出,懸浮微粒因為「受夜間陸風及季風影響」,所以主要影響區域為台西外海,李育明也表示無法理解這樣的推論。

除了空氣污染的模擬令委員質疑,水質監測方面同樣讓委員不滿意。程淑芬指出,水產養殖檢測中發現魚體內砷和鎘含量過高,究竟是六輕造成或另有其它原因,還需六輕釐清。雲林縣農業處也表示,台塑的報告是每季或每月的地表水平均數值,「資料的母數過大,恐怕有稀釋污染的疑慮。」委員也補充,六輕的損害賠償中包括8百公頃的牡蠣,這麼大面積的牡蠣受害,代表水質出了問題。

而台塑委託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進行的海域附近魚體內石化產物含量檢測,也沒有載明究竟是檢測了哪些部位以及計量方式。委員直言,不清不楚的研究方法,無法支撐台塑自己提出的結論。

雖然台塑承諾將會加強工安系統,以及製程管理,並且讓廠內資訊更加透明、公開,使民眾放心。但委員直言,許多環境監測和改善的工作都沒有時程和內容,無法取信於人。而對於台塑打算資訊透明、公開,雲林淺海養殖協會理事長林進郎痛批,召開會議連一紙公文都沒有通知當地居民,還談什麼資訊公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