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1978年因為開路需要,原本位在大安區四維路一百四十一號的林安泰古厝面臨搬遷命運。民間文史工作者奔波搶救下終於異地重建,這波運動間接促使《文化資產保存法》在1982年通過。雖然異地重建,但是遷離原本的位址,也讓不少人感嘆它似乎成為一個歷史的片段,被放置在一個不屬於它的空間。

主管機關被動 文化保存靠民間

文資法近三十年,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助教殷寶寧回憶,第一批指定為古蹟的建物包括台南孔廟、紅毛城等,當時由內政部保管,因為考量到歷史建物與都市計畫相關,而都是計畫由內政部營建署負責,同一部會在行政上比較方便。不過後來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管理改為文建會負責。

有了法令,但是人才卻受制於科層體制。「文物保存等相關的考試內容也是近幾年才有,所以開始進行文化保存的公務人員,基本上對這件事不一定有心,只把它當成一份工作。」因此保存工作仍然處於較被動的狀態,大多都是由民間推動,才促成修法的進步。

殷寶寧說,921大地震後,許多歷史建物傾倒毀損都沒人管,因此民間開始進行組織,也有學者帶領學生前往地方進行調查工作,在那一波修法中,增加了「歷史建物登錄制」,讓民眾可以將有歷史但尚未成為古蹟的建築登錄,未來有可能指定為古蹟。當然地主權衡開發利益或是登錄為歷史建物後,也有不少寧願選擇拆除以進行開發,但那就是後話了。

有心人背黑鍋 古蹟保存行路難

有心人士保存古蹟也未必總是如此順利,1999年完工的「新竹之心」,是新竹東城門改建計畫。改建後的東城門融合今古建築,搭配護城河公園,用空間訴說竹塹城的歷史。「但這個大家都稱讚的作品,卻讓設計的建築師付出很大的代價。」殷寶寧說,為了不破壞舊城門建築師更改設計,也因為更改設計導致追加預算,建築師被控告圖利。從原本的法律門外漢,經過幾年法庭歷練,「現在那位建築師都會寫訴狀了。」在台灣,想當「有心人」是要付出代價的。

一直到現今,保留歷史建物仍然是一項辛苦又漫長的抗爭過程。沿著彰化火車站外的街道,不用五分鐘的路成就能遇見一座三級古蹟──「定光佛寺」,轉進鄰近巷弄則是早期「半線小西」地區的繁榮地。為了保存當地的舊風光,地方文史工作者想盡辦法說服居民同意。不過也有不少居民認為開發比較好。

官方主導委員會 歷史建物難保

目前遭遇開發危機的,是小西地區一間日治據時期的大酒家──「高賓閣」,身為彰化文化局古蹟歷史建築審議委員會的李乾朗翻開一本調查報告,指著高賓格的屋牆說,這是當時流行的「國防色」,因為是戰爭時期,所以房子都是以灰泥牆做外觀避免太顯眼成為轟炸目標。但因為高賓閣後來轉租給婚紗店使用,牆壁才會漆成白色。

看著高賓閣的船形屋頂,李乾朗說高賓閣的年代是1937年,正好是世界建築設計走向「現代主義」,揚棄過往對稱的建築風格,以不對稱、非典型矩形的設計來建造。加上高賓閣建後幾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台灣的建築設計停滯,「因此高賓閣代表了台灣建築的高潮和句點,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但是不懂的人卻只把它當成危樓。」李乾朗感嘆的說高賓閣這幾年產權屬於「台鐵職工福利委員會」,卻沒有善盡照顧與維修的責任,反而指它為危樓,其實很沒道理。

今年7月23日,委員會11位委員到現場場勘,多數委員質疑高賓閣產權如何從台鐵移轉到職工福利委員會手上,同時也表達希望先將它暫定古蹟以進行保護。不過會議的主持人彰化縣副縣長張瑞濱則表示,文件還有需要釐清,加上彰化縣文化局表示文建會為了建國百年將經費全拿去挪作慶祝之用,沒有餘裕補助歷史建物修復,因此會議決定高賓閣暫時不定為古蹟。李乾朗說,有委員擔心高賓閣恐怕成為「文化界的大埔」,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被人趁夜拆了。

由於審議會議的主席是由官方代表擔任,而主席想法對於結論又有很大的影響力,因此官方態度幾乎決定建物是否能獲得政府保護。一個國家是否重視文化古蹟,主管機關的行政方式上可見一斑。翻開文建會歷任主委,還曾經有任期極短、或者相關背景與文化無太大關聯的主委上任,殷寶寧感嘆得說,看這些人事任命就知道國家的態度,根本把主委的位置拿去當成政治人物過渡時期暫時棲身的地方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