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去年梅姬颱風導致蘇花公路嚴重坍方,並造成中國遊客遭遇土石流死亡意外,也讓蘇花改議題再度浮上檯面。經歷快速環評後,蘇花改有條件通過,預計6年後通車,為花東地區居民提供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但蘇花改工程捨棄舊北迴隧道而寧願新鑿隧道,加上電機工程分為4段發包,都為蘇花改埋下了危機。13日立法委員田秋堇與朱鳳之邀請交通部公路總局、公共工程委員會和專家學者等共同舉辦座談會,釐清各項疑慮。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首先指出,蘇花改沿線遍佈變質岩,岩性難以捉摸,短短幾百公尺內就有極大的差異,加上工程單位對於地質沒有充分的了解,因此陳文山建議,直接使用過去舊北迴隧道再擴挖,不但可以減少地質的不確定性帶來的困難,也能夠減少開挖土方和工程期限。

而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李鴻源也指出,蘇花改工程目前是一邊設計、一邊鑽探,但實際上工程應該是先進行鑽探,了解地質特性後再進行設計,順序上的混亂將成為一個隱憂,李鴻源直言,「趕快趕工,不代表細節必須被放棄。」至於公路總局不願使用舊北迴隧道,李鴻源也表示,公路總局應該把它的考量和評估對民眾解釋清楚。

對此公路總局強調,由於舊北迴隧道鄰近海岸,甚至能聽見海濤聲,因此不夠安全,加上目前細部設計已經完成,也即將結標,公路總局表示,如果要修改路線,將得重提環評,恐讓通車時程再延誤。另外公路總局也表示曾在今年召開兩次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外學者針對工程提供意見,公路總局強調,蘇花改工程在兩次會議中都獲得肯定。

「當年舊北迴可以挖這條隧道,現在這條隧道突然不能用了?」生態工法基金會董事長賀陳旦立即提出質疑。而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張吉佐也認為,公路總局應該說清楚不能使用現有隧道的理由,他強調,前人做好的路,後人應該思考如何永續利用,而非用完就丟、不斷開新路。

而兩次參與公路總局國際研討會的美國土木工程學會(ASCE)台灣分會現任副會長洪造也反駁公路總局,兩次會議中國外學者並沒有認可蘇花改的工程方式,「會議唯一得到的結論,就是告訴花蓮縣長傅崐萁要在36個月後通車根本是不可能的!」

另外民間團體也質疑蘇花改工程分成4段發包,張吉佐表示,根據他參與工程的經驗,統包工程比較能達到如實如期完工的效果,而且未來工程出問題,才能找到負責任的單位。李鴻源也認為,分段發包的工程,缺乏將各段介面整合的單位,因此他建議,必須增設一個總工程師來擔任這樣的工作。

而蘇花改監督小組委員、花蓮居民廖美菊也質疑,雖然有民眾參與機制,但是整個程序根本不足,民眾對於分包工承有疑慮,但是得知工程分包時,公路總局早已招標了,連提意見的機會都沒有,廖美菊質疑,資訊公開究竟是只「公開結論」,還是在結論出現前就公開資訊。不過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秘書吳國安表示,由於工程即將結標,且細部設計已經完成,工程已無法重新發包。

另一方面對於公路總局虛應故事的民眾參與機制,李鴻源也強調,「民眾參與並非幾個民眾坐在一起參與開會就算數。」他也認為整個工程從設計開始,就應該納入民間的意見。而工程本身隱藏諸多不確定性,李鴻源也直言,公路總局只要遇上問題,公共工程委員會都樂意出面踩煞車,不會勉強公路總局非完工不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