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早上9點的門診我6點多就得出門,到了現場還不一定掛的道號,看完診之後去做其他檢查,光是在醫院跑來跑去又浪費不少時間,看個醫生花了一整天。」今年75歲的龔老太太談起就診經驗,就是一陣無奈,而這也是台灣多數老年人口就醫時經常遇見的煩惱。4日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與羅東聖母醫院共同發表「老人就醫不友善大調查」,指出老人就醫多項問題,並期待衛生署能夠督促醫院改善現狀。

目前台灣已有超過10%的老年人口,且依照目前老化的速度,到了2025年將會達到25%,也就是將會出現5百至6百萬的老年人口。雖然人口老化如此迅速,但台灣投注在老年人口上的醫療資源卻遠遠不足,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指出,老人專科醫生僅有數7百多位,相較於小兒專科的3千多位醫師,人數明顯不足。

除了專科醫生人數缺乏,就診的便利性也嚴重不足。根據調查結果,7成以上老年人口認為就診時掛號、看診與批價時間過長,加上不同慢性病得要分科掛號,流程複雜。加上偏遠地區醫療資源不足,而老年人口不擅長使用網路等工具進行預約掛號,因此每每看醫生時,就得提早好幾個小時、搭計程車去就診看病,結果交通費用比醫療費更貴。

陳永興批評,分科掛號不但浪費時間,也浪費健保資源,衛生署應該推廣整合性門診,讓老年人口掛號時就一次把不同科別掛足,另外每個科別醫生所開列藥物也應該讓不同科別的醫生看見,才能避免重複開藥或藥物副作用的問題。

另外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吳玉琴表示,目前衛生署推動IDS(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由大醫院認養偏鄉,提供醫療協助,「但實際上,像蘭嶼這樣的偏鄉,每星期前往看診的科別都不同,當地人怎麼會知道哪時可以去看診,加上本來是巡迴醫療,後來又改為定點,也降低就診便利性。」吳玉琴感嘆,怎樣落實IDS又是另一重問題。

而陳永興則指出,醫療資源過於集中在大型醫學中心身上,醫學中心動輒2千多個病床,「但好的醫院其實5百至7百床就夠了。」結果醫療資源往大醫院集中,偏鄉地區卻分不到,病人只能往醫學中心擠,又加深掛號困難等問題。

目前羅東聖母醫院規劃建設新的老人醫療大樓,提供復健與長期照護的服務,以及適合老年人口移動的醫療空間。陳永興表示,目前政府有長期照護保險的規劃,加上復健又有健保給付,因此經費部分不成問題。反而是在人力與硬體上必須加強,「少子化加上老年化,現在趕快做才是保障每個人未來的醫療服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