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近年中國城市發展迅速,許多歷史建築面臨拆除命運,曾致力搶救麗江、平遙和周庄等古鎮歷史建物的上海同濟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院教授阮儀三,9日受邀來台分享他在歷史建物保存與修復上的經驗,強調新舊俱存,同時提升生活品質的做法,為城市發展提供另一種思考方向。

曾經在阮儀三的搶救下得以保存的麗江與平遙,目前都已登錄世界文化遺產,談起申請世遺的過程,阮儀三說,當時麗江提出世遺申請,隔一年卻發生了大地震,當時他們很擔心建築物會因為受到損毀,因此無法通過申請,沒想到老建築雖有損毀,但都不算嚴重,反而是一些現代建築,在地震中傾倒。

為了保存更多歷史建築與聚落,阮儀三成立了「城市遺產保基金會」,同時與許多地方性組織合作,招募志願者進行建築修復和調查工作。以上海的民居保存為例,阮儀三組成調查對,經過研究後提出民居保存計畫,「只要保存幾個點,就能讓上海最精華的民居得到保存。」不過政府部門卻不理會。

阮儀三感慨,每個地方政府都要追求政績,蓋工廠、蓋大樓在拆房時可以算一次GDP成長,蓋了之後又算一次,等於是地方政府的政績,但是保留老房子,卻換不到GDP,因此沒有人想幹。也因為城市不斷朝現代化發展,結果卻是高樓遍地,但「千城一面、萬屋同貌」。

即使有些地區自主的進行歷史建物保存與修復,但卻因為缺乏相關知識,反而弄巧成拙,阮儀三以徐州沛縣為例,當地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1989年時蓋了一條古街,命名為「漢街」,阮儀三諷刺,漢朝時根本沒有「街」的概念,當時只有「市」,配現卻蓋了一條漢街,根本是貽笑大方。

談起歷史建物保存,阮儀三表示,地方政府的心態相當重要,除此之外,居民也要能夠配合,例如再麗江,便將當地民眾納入修繕計畫中,居民願意參與,政府便會提供一些優惠與補助。

不過修繕後的再利用,又是另一個難題,阮儀三感嘆,目前麗江的旅遊已經飽和,甚至超過負荷,「但是一張門票就是100元,政府很難會去限制參觀人數。而且當地人幾乎離開,現在麗江裡穿著納西族傳統服飾的,根本不是納西族人。」阮儀三表示,在歐洲,政府會鼓勵當地人留下來,給予一些租稅上的優惠,但在中國,卻仍缺乏相關配套。

雖然成立了基金會以進行歷史建物保存的工作,但阮儀三自嘲是「不良經營單位」,始終經費拮据,還好許多志願者的加入,讓研究和修繕工作能夠進行。阮儀三感嘆,在保存歷史建物上,中國的思想還不夠進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