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今年8月,動保團體聯合成立「催生動保司行動聯盟」,要求明年農委會升格農業部之後,能有專門負責動物福利的相關單位,減少目前動保、畜產不分家的混亂狀態。14日行動聯盟決定以苦爬方式,將數萬張連署明信片送進總統府,要求政府正視民眾心聲。

聯盟成員之一、關懷生命協會專員黃芷嫻表示,由於農委會限縮自身功能,只專注在犬隻管理上,結果經濟動物、實驗動物等部分完全忽略。「但就算只作犬隻管理,農委會多年來推廣的『寵物登記管理辦法』一樣缺乏落實,今年3月監察院還提出糾正文,表明農委會在登記管理上執行不力,流浪動物數量持續上升,每年還得耗費2億善後。」

要求成立專責單位,是希望能打破目前動保業務執行不力、動保司為過於狹隘的困局,但農委會不斷強調以提升相關部門層級,在落實動物保護上不會有問題。對此黃芷嫻質疑,明年農委會動保預算僅有5千3百多萬,比今年度的6千1百多萬還少,升格後預算反而下降,農委會該如何做好動物保護?

問及民間團體期待怎樣的組織架構來落實動物福利,黃芷嫻表示,聯盟希望能有專責動保司,下轄同伴動物科、實驗動物科和經濟動物科,「因為動物的層面相當廣泛,並非只有同伴動物的福利才需要被關照。」但目前經濟動物與實驗動物的問題鮮少有民眾了解,而實際上,經濟動物與實驗動物卻和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以家禽飼養為例,黃芷嫻表示,早在1987年歐盟便提出要在10年內逐步禁用格子龍,避免家禽飼養空間過於狹小。但在台灣,家禽幾乎終其一生都得待在狹小擁擠的生活空間內。在這樣的空間裡,家禽的健康令人質疑,同樣也危及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除此之外,目前畜產及動保不分家的狀態,也讓經濟動物的福利受到忽視。以市面上普及的鹿茸為例,農委會近年不斷推廣「鹿茸」產業,今年4月也曾大動作宣告輔導飼養的成果,甚至向消費者保證台灣生產的鹿茸品質。據農委會統計,全台有6百多家養鹿戶、每年生產1萬6千多公斤的鹿茸。但消費者不知道的是,這些從活體摘除的鹿茸,造成動物多大的痛苦。

關懷生命協會辦公室主任林憶珊指出,業者在摘取鹿茸時,會先將鹿隻五花大綁,之後直接以鋸子鋸斷鹿茸,由於鹿茸內含有神經和血管,因此鹿隻不但會血流滿面,還會疼痛不堪。「即使在農委會網站上都承認鹿茸收割為一『重大緊迫』的工作,但農委會也只要求業者小心割取鹿茸後的照顧工作,對於鹿隻的動物福利絕口不提。」林憶珊強調,如果有了平行的動物保護部門,才有辦法監督和要求畜產部門,提升經濟動物的相關福利,減少經濟動物的痛苦爛磨難。

另外在實驗動物部分,農委會雖然每年委託專家針對研究單位進行檢查,但全台206個研究機關,一年只能抽檢40家,且採取輪抽制度,換句話說,一家機構要4、5年才會抽檢一次,且後續監督改善的工作是否落實,也是外界質疑的部分。

曾在研究機構工作的蔡小姐指出,雖然動保法規定「進行動物科學應用之機構,應設置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或小組,以督導該機構進行實驗動物之科學應用。」但實際上這些委員會多由專家壟斷,動保員或動保團體代表,僅是陪同參與,毫無置喙餘地。

「這些專家多是『實驗科學』範疇的專家,他們所關心的是實驗室內動物飼養方式,是否影響實驗結果的正確性。」蔡小姐說,結果許多已構成虐待動物事實的狀況,在專家眼中根本不算什麼。「以兔子為例,實驗室中的兔子被關在狹小的龍中,雖然乾淨、濕度穩定,但兔子的心理狀態卻可能極度焦躁。」但是當外界要求改善飼養環境時,專家卻以不需要獲經費不足等理由拒絕。

蔡小姐指出,在國外許多相關研究已指出,實驗動物的福利與實驗結果正確性有顯著相關,「假使不改善實驗動物福利,那麼實驗室花了這麼多經費卻無法獲得正確結果,不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嗎?另一方面許多藥廠的動物實驗若結果根本不可靠,那麼民眾吃了這些藥又會有什麼影響?」蔡小姐表示,尤其這些動物都是為了人類而犧牲,從道德的角度思考,提升牠們的福利,讓牠們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本來就是人類的責任。

林憶珊說,消費者不應該忽視產品的生產製造過程中,對其他生命造成的傷害,而有了專責單位,也才能去改善經濟動物與實驗動物的相關福利,給消費者更好的產品;甚至讓更多無動物實驗或人道生產的產品出現,給消費者更多選擇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