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今年7月教師工會全國聯合會成立,教師做為勞工的身分以及勞動者本身的權益終於受到肯定。但工會成立3個月,許多問題逐步浮上檯面。23日「2011秋鬥系列論壇」以「教師工會的挑戰與實踐」為題,邀請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代表、家長協會代表等人共同提出對於教師工會的反省和思考。

教師工會成立以來,由於教師會的系統仍然存在,雙軌的制度開始產生一些問題,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文宣部主任羅德水指出,由於全教會和全教總在會員大會、理監事會等內容上都不一樣,但目前全教總的經費是由全教會來支持,未來全教會究竟應該繼續維持,或者要逐步落日,而工會如何獨立生存下去,成為值得思考的問題。

全教會附里市長林清松也指出,目前兩個組織同時存在,但討論的議題和功能也都大致重疊,「如果兩個組織功能不同,還有存在的價值,如果兩個組織功能重疊,教師會就應該思考轉型問題。」

另一方面,由於全教會是三級單位,當初設計時,已經考量了地方大小在會中權力關係的平衡,換句話說,即使是小地方、代表人數少,也不一定在全教會中就沒有聲音。羅德水坦言,但全教總卻尚未發展出一套讓大家同意的模式。林清松也表示,由於五都升格,縣市合併,再加上工會成立,將會出現權力重分配的問題,結果許多人對於權力分配不滿意,對於全教總的整合產生很大的影響。

加上工會採多元主義,因此每個地方的工會不只有一個,「結果現在有一個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而各縣市又有教師產業工會,多重工會組織的狀況下,彼此也會有競合問題。」各級學校家長協會理事長李秀貞也表示,當教師工會組織越來越多,一個老師可以重複參加許多組織後,難免引發家長質疑,老師還有時間備課嗎?

而教師組工會,也引發社會各團體的疑慮,李秀貞指出,過去家長等於教師的雇主,但是當教師可組工會後,教師的雇主似乎是學校,結果家長的位置反而顯得模糊,對家長而言,當然會擔心失去雇主的角色,無法要求教師採取對孩子較好的措施。

「多數的家長不會想到自己的小孩給老師教,那麼家長或許應該與教師站在同一陣線。」李秀貞表示,但是教師組織應該與家長聯合,一起要求對孩子更好的教育政策。同時當教師與家長合作,小孩在學校與在家中接收的邏輯才會一致。

除了在教育政策上與家長合作以外,李秀貞也對教師工會有所期待,她表示,許多地方的家長團體組織相當薄弱,而教師會或教師工會,其實可以成為一個教育家長的中介,讓家長對於教育政策有更多認識。

「多數家長對於教育政策並不關心,只要自己的小孩可以考到好學校即可。」李秀貞說,但實際上,教育政策關係到教師怎麼教、升學制度如何運做,也就關係到學生如何升學,因此家長不能不去關心這一塊,教師組織則有機會為家長們提升這部分的知識,並且讓民間有力量與政府在政策制定上有對話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