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高等教育評鑑施行以來,校園內部反對聲浪不斷,25日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公布700名高教從業人員對於評鑑制度的問卷調查結果,滿分100的問卷中,受訪者對於現行評鑑制度的平均滿意程度僅有24.4分,高教工會直言,根本就是「死當」,連補考都沒機會。而其中7成5受訪者不認可評鑑成效,並認為評鑑制度的運作與當初希望提升教學品質、滿足學生需求等目標背道而馳。高教工會也呼籲教育部懸崖勒馬暫停第二週期的評鑑,並且重新檢視評鑑制度。

高教評鑑制度2006年正式上路,至2010年已完成第一階段79所學校、1908個系所的評鑑工作。雖然評鑑制度期待能提升整體教學與研究的品質,但根據高教中心的調查發現,許多教師認為這套制度對於學術發展與提升教學品質毫無幫助,只是讓高等教育陷入「形式主義」的風氣之中。

高教工會在今年8月進行的問卷調查中顯示,8成9的受訪者認為系所評鑑嚴重干擾教學與研究,而8成的受訪者不信任評鑑結果,另外高達7成8的教師認為委員實地進行評鑑不一定能瞭解現場教學品質。

另外在評鑑委員專業能力部分,7承受訪者不認同委員具有專業能力、也不認為委員受過專業訓練,8成以上受訪者質疑委員帶有個人主觀意見。至於評鑑的成效,約7成5的受訪者認為評鑑並無法達到「讓學生學以致用」、「提升系所教學品質」、「提升教師素質」等目標。最後在評鑑總體表現上,僅有2成的受訪者認為評鑑能提升教育品質、願意支持第二週期的評鑑繼續實施。

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周平表示,高教評鑑制度僅僅加強了阿諛奉承的風氣,「校方在評鑑委員要來的當天,要求所有同仁在門口列隊歡迎,甚至還有鑼鼓隊在旁邊迎賓,就像皇帝出巡一般。」而校方為了應付系所評鑑中對於師生比的要求,企圖讓比例數字好看,不惜將通識中心所有老師解聘後安插至個系所充人數,「毫不考慮這些老師是否適合在該系任教,另外也嚴重破壞高等教育多年來累積的通識教育。」

而問卷中開放問題的結果分析顯示,多數受訪者對於評鑑抱持負面看法,4成受訪者認為評鑑只是在做表面功夫、消耗預算和練習寫作文,1成2的受訪者認為評鑑強化了企業與政府管制大專院校。而另外1成2的受訪者則認為評鑑圖利了教育部和評鑑高官。

周平表示,由於評鑑的內容讓人無法瞭解究竟該怎麼做,因此當初系上為了應付評鑑,只得參考他校的評鑑報告,將內容照抄一遍,「結果每個相關系所的評鑑內容都大同小異,也破壞了一個系所原有的特色。」周平更痛批,評鑑項目中有一項「目標特色」,「但所謂的特色並不一定是具體的東希,可能是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過程,如今評鑑制度卻要求寫下一個具體的目標特色,結果反而讓『特色』僵固化。」

為了讓全校都能順利應付評鑑,系上更召開多次師生會談,訓練學生背誦目標特色,讓學生在面對評鑑委員詢問時能夠流利應答。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輔大社會系教授戴伯芬直言,學校為了擔心學生無法記下這些「特色」,在校內製作許多旗幟標語,讓學生隨處都可看見這些「小抄」。

另外周平也痛批,整套評鑑制度真正受益的僅是那些藉由評鑑發財的學者,「這些學者受邀到各校演講,分享如何通過評鑑。我們學校也曾經邀請某位過去在評鑑中心任職的私校教授來演講,演講內容淨是教學校如何造假通過評鑑。」

評鑑制度引發教師反彈,問卷中1/3的受訪者主張應該廢除評鑑制度,27.2%受訪者認為應修正現行制度。16.1%的受訪者強調以自主、多元或自評方式進行取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秘書長陳政亮也建議,各個學門應該根據自身需求,邀請在教學與研究上有良好聲望的學者針對系所的課程與教學現場給予建議,而不是一同樣一套標準去量化評分一個系所的內容。

目前評鑑中心第二週期評鑑已啟動,戴伯芬指出,由於第二週期的評鑑中包含「畢業生表現與整體自我改善機制」此一項目,校內部少系所只得絞盡腦汁想出畢業學生的未來出路,「例如宗教系只得寫出『畢業生擔任禮儀師』等內容。」戴伯芬痛批,人文社會科系這類通才教育,並非技職教育,怎能拿學生的就業或證照數量去作為衡量目標,而這樣的荒謬情況在地二週期評鑑起跑之初便已出現。高教工會也呼籲應立即停指第二週期評鑑,重新思考高等教育內部問題,檢討這個錯誤不斷的政策。

雖然工會的調查認為評鑑制度成效不彰,但日前高教評鑑中心針對評鑑制度進行的「後設評鑑」調查結果卻指出,「受評大學校院人員給予評鑑制度正面評價,近7成受訪者認為系所評鑑已促進大學系所改善品質,超過7成支持評鑑採認可制,另外9成受訪者認為校務評鑑委員具評鑑倫理與專業。」與高教工會的問卷統計呈現天差地別的結論。

高教工會也分析此一差異,工會指出工會提供問卷調查,受訪者8成以上屬於一般教師,而評鑑中心的調查對象卻以「管理階層」為主。另外問卷設計上高教工會以態度量表施測,最滿意為5分,不滿意為0分,而評鑑中心的問卷卻僅有「贊成/不贊成」兩種選項,難以測出實際態度。且進行後設評鑑的「台灣高等教育學會」董事成員與評鑑中心重疊比例極大,工會也認為這樣的後設評鑑有球員兼裁判的嫌疑,難以達到客觀,甚至更加強了整個評鑑制度中的「造假文化」。

不過對於高教工會的調查結果,評鑑中心也大動作發出新聞稿澄清,認為高教工會的受訪者包含了根本沒有接受第一週期系所評鑑的技職體系教師,在樣本篩選上根本有問題,也導致統計結果無法真正反應教師對於評鑑制度的想法。

對於工會調查結果批評評鑑制度成為作文比賽,評鑑中心也反駁,高教評鑑中心辦理的評鑑採取多元方法,除文件檢視外,還包括觀察、訪談、問卷等多種方式,以求交叉檢證。「真有學校系所只想將評鑑當成作文比賽,高教評鑑中心無能為力,但這種系所過不了評鑑的關。」至於工會認為後設評鑑的執行單位董事成員與評鑑中心人事重疊比例高,評鑑中心也回應,董事並無執行後設評鑑進行。

另外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馬湘萍則回應,高教評鑑制度推動難免有盲點,教育部願意接受民間團體指正。目前教育部正極力推動大學自評,希望將大學評鑑運作還給大學自主,由教育部負責監督評鑑機制。

只是「自主評鑑」的推動目前試辦對象為:五年5百億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補助學校、國際一流大學,以及「連續4年獲得教學卓越的學校」共34所大專院校。高教工會直言,這樣的區別方式只是將高等教育分為升學班和放牛班,造成校際的階級差異。陳政亮也痛批,即使試行自主評鑑,但校方也不過就是把第一週期的評鑑報告拿來照抄一次,根本沒有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