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志工的原住民學生忙著整理教材 【記者呂苡榕屏東報導】位於屏東縣瑪家鄉的禮納里,是大社、瑪家與好茶等三個部落重新展開新生活的居所。城鄉基金會也利用寒假前往當地舉辦「山林小小學」冬令營活動,透過結合部落文化、部落耆老,將原住民的傳統融入教材中,嘗試將教學與部落文化結合。

為期五天的冬令營,每一天都安排與部落知識相關的課程,並且由部落的青年或耆老作為教師,教導小朋友關於部落的內涵。另外也有其他原住民學生以志工身分擔任小隊輔,帶領小朋友一同向部落學習。

目前就讀於台大城鄉所一年級的哲豪表示,過去大學時代,社團的同學就會前往各個部落進行「部落有教室」活動,帶著部落裡的小朋友一起學習,這次得知基金會有這樣的活動,因此把消息放上網路,號召一群同樣對部落服務有經驗的朋友,來到當地參與山林小小學的冬令營。

哲豪的外婆同時也是禮納里中瑪家部落的頭目,他回憶起自己的求學過程,因為部落並沒有學校,因此一直都在外地念書,不過因為他一直住在部落裡,所以對於部落文化還算熟悉。談起禮納里的部落小學,哲豪感嘆「部落裡有學校真的很重要,在外求學的小孩,很容易與部落形成隔閡。」也因為整個求學過程中,對於自身文化充滿缺憾,所以哲豪與朋友才會透過各種活動深入部落。

雖然年輕人有熱情培育小朋友對部落文化的了解,但並非每個地方都歡迎他們,哲豪表示,部分部落家長也會認為小孩必須去補習,才能培養競爭力,所以當他們在寒暑假去舉辦活動時,家長會覺得他們擠壓了小孩進修的時間。

好茶部落青年會會長江振明指出,部落現在的中生代很早就下山工作,對於小孩的教育會比較以平地的制度來考量,升學、競爭等已經成為家長的首要考量,加上中壯年人口多往外地工作,與部落耆老的溝通越來越少,小孩也和部落漸行漸遠。「老人是部落的資產,如果給他們一個好的環境,文化保存才有可能。」

江振明說,因為自己曾在部落長大,這些經驗讓他慶幸自己的兒童時期沒有留白,他也希望自己的小孩留在部落,問及是否擔心小孩的競爭力不如人,江振明回答,「其實不要把小孩的未來想的太窄。」

同樣擔任活動志工的培麟表示,曾經前往紐西蘭參訪當地原住民現況,由於當地進行雙語制,許多標示和公告都以雙語方式呈現,而當地也有完全使用毛利語教學的學校,「會不會英語根本不影響這些人的競爭力。」但是反觀台灣,不會官方語言,在社會競爭力上明顯處於弱勢,導致原住民語言在保存上更形困難。

城鄉基金會專員黃舒楣表示,山林小小學活動,就是希望透過在開放空間進行,並且邀請部落耆老擔任教師,讓部落看見不一樣的教學現場,試圖讓非制度性的教學成為可能。

這個嘗試的過程,同時也捲動部落裡的成員,不少一開始尚未加入的家長,也在後續日子裡陸續把孩子送進冬令營。另一方面,許多部落年輕人主動表達擔任志工的意願,讓山林小小學冬令營,成為一個培力部落的起始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