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環境議題充斥在各個角落,但透過網路,卻能讓不同地方的人產生連結,以集體的力量要求政策轉變。去年夏天的717農民夜宿凱道,是各地農地徵收個案集結後爆發的成果;今年1月的青年反國光夜宿環保署,更是新一代年輕人參與環境運動的象徵。10日在關渡自然公園舉辦的第八屆NGOs環境會議,邀請公民記者大暴龍與反國光青年代表共同分享網路世代的傳播與動員策略。

苗栗大埔怪手挖田的影片,在網路上創造18萬人次的點閱率,成為農民夜宿凱道的導火線,更讓公民記者大暴龍一夕爆紅,成為公民記者的代名詞。但面對這樣的盛名,大暴龍說,怪手挖田的影片其實並非他拍的,而是當地自救會會長的孫子拍攝的。

這段影片拍下母親被警方拉扯、怪手開進稻田的畫面;也拍出台灣的合法暴力,可以怎樣肆無忌憚的對待人民。「後來他們把影像和照片交給我,再由我來剪接、上傳。」大暴龍說,什麼叫做「公民記者」,每個人就是公民記者。當主流媒體與獨立媒體都缺席時,只有每個人親自紀錄下畫面,透過不斷紀錄,才能自救。

雖然因為公民記者的身分受到矚目,但大暴龍卻也不只一次受到主流媒體質疑,認為他並非專業記者,甚至質疑他是否在對抗主流媒體。對於這些懷疑的聲浪,大暴龍只是輕描淡寫的回應,「我本來就不是專業媒體,我也不覺得這是重點。重要的是,我們在現場,為一件事留下紀錄。」

除了透過網路成為一個公民記者,新世代的環境運動,也透過網路工具,擴大訊傳遞的範圍和動員的能力。去年底號召千名學子共同上街的反國光青年,分享了他們在網路上動員與運作的策略。

反國光青年代表鄭安齊表示,雖然網路工具越趨多元,透過這些工具,能夠接觸更多人,但電腦對面的群眾,並非均質的一群人,因此必需反覆敘述同樣脈絡和論點,讓新加入的群眾了解事情的重點,而這對反國光青年來說,其實也是一個很重的工作負擔。

另一方面網路工具也是一把「兩面刃」,當群眾在網路上便能完成參與行動時,付諸實際行動的可能性便會減少,「為了讓這些隱藏的群眾可以實際現身,反國光青年在夜宿之後舉辦了許多活動,例如見面會、校園巡迴演講等。」鄭安齊說,我們期待透過實際參與,讓這些人獲得一些東西,然後回到網路世界影響其他人,透過這種滾雪球的方式號召更多人。

而鄭安齊也不諱言,這個過程相當漫長,而且每一次的實際行動都是一次殘酷的檢驗,檢驗他們在網路上的耕耘,究竟能誘發多大的實際能量。網路號召常常是「萬人響應、一人到場」,網路上一片激昂,現場況狀卻很淒涼,鄭安齊說,為了讓民眾願意站出來,一個活動的現場必須讓民眾有所收穫,同時維持高昂的情緒,否則群眾寧願選擇在網路上完成他們的參與,而不選擇走上街頭。

雖然網路工具讓議題的傳遞面向變得更寬廣,但是如何在走出虛擬空間後,讓群眾投入實際的活動中,尋找一個適當的戰鬥位置,也是目前反國光青年正在學習的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