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中研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計畫預計使用南港202兵工廠土地,引發作家張曉風關心,擔憂高達3萬7千坪的建築面積將會破壞因長期禁建而保存良好的淺山生態區。加上中研院對於生技園區的區位選擇始終無法有明確說明,18日環保署召開的第二次專案小組審查會上,環評委員直言,這個開發計畫,根本是因為行政院先有了政策,才創造出來的開發。

環評審查會議上,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權首先質疑,這個開發案必須回歸台北市都市計畫來討論,目前台北市與南港地區的人口容納量早已超過都市計畫的規範,而中研院的開發還會再引進2千多個工作人員,更不用說後續產業關聯下,新增加的移入人口將會對當地土地利用造成衝擊,但是開發單位卻沒有針對這些部分做出評估。

「都市計劃必須先有容納人口的數量,才有後續樓地板面積、公共建設和交通運輸系統的規畫。」廖本全表示,但是這個開發案在台北市人口早已飽和的前提下,仍然通過都市計畫審議委員會,可見台北市在都市計畫上僅做個案的審查,卻沒有整體的考量。廖本全建議,應該先針對台北市整體開發進行政策環評,再來評估這個案子,「否則環評淪為個案變更的工具,而中研院則加入了城市發展的搶地行列。」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林子凌表示,之前曾質疑生技園區環評未過,為什麼它的主要計畫和細部計畫卻早已通過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的審查?萬一環評未通過又該怎麼辦?但市政府卻回應,萬一環評沒過他們再修改計畫即可,讓林子凌質疑整個開發審查的程序錯亂,根本有問題。

另外生技園區設置的必要性,也是環評委員質疑的關鍵,雖然中研院表示,選擇202兵工廠是基於「群聚效應」,讓緊鄰中研院的生技園區能夠形成研發中心,帶動中、下游的產業發展。但環評委員王鑫反駁,中研院裡的精密儀器都是買來的,根本沒有什麼尖端科技,如何成為產業的上游研發單位,他質疑,中研院打算在生技園區中「研發新藥」,問題是台灣的藥品大多是進口,連「製藥」都沒辦法了,更何況是研發新藥。

王鑫直言,這個開發案根本是政策下的產物,沒有什麼「群聚效應」可言,只是把不同單位的人聚在一起而已。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朱增宏也質疑,這個開發案根本就是「先射箭、再畫靶」,2006年陳水扁總統協調出讓202兵工廠土地後,2009年有了這個「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中研院才提出這個計畫。

他表示,台北市才多大,到底要靠多近才能製造「群聚效應」,他表示,中研院應該站在更高的層次上思考這塊土地的利用,不應只想著「生技發展」,而是應該思考何種使用方式,才是對國家更有利。

而對此,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則回應,中研院原本就有擴充的需求,加上行政院有了這個行動方案,在內容上與中研院一致,因此由中研院執行。翁啟惠也強調,台灣需要生技方面的研發能力,否則只生產論文沒有實質效益。不過朱增宏也反駁,台灣在研發技術與學術生產上的問題,和生技園區開發與否並無直接關連,不應混為一談。

動物研究中心區位偏離生技園區其他建物,讓委員質疑是為逼迫火工區遷移 除了生技園區本身的必要性遭質疑,部份委員也憂心生技園區的開發案將會開啟202兵工廠土地開發的大門。環評委員洪振發表示,根據中研院規劃的生技園區,國家實驗動物中心位於開發區的西南角,距離其他建物較遠,且牽涉到當地既有的火工區搬遷問題。

一旦火工區往西邊搬遷,國防部必須增加防爆牆設施,同時因為搬遷地點距離民地過近,因此國防部還得再徵收一塊面積高達11.94公頃的民地做為緩衝地,避免火工區影響鄰近居民安全。洪振發憂心動物研究中心的區位選擇,是為了逼迫火工區搬遷,「加上新徵收的民地,讓202兵工廠的土地變得更完整,未來更有利開發。」

「我們必須搞清楚中研院的開發面積是否還有擴充的可能,避免中研院未來以環境影響差異分析方式不斷擴充開發面積,讓整片202兵工廠都淪陷。」洪振發表示,中研院應該檢討目前規劃的開發量體,將動物研究中心併入其他建築群,而非獨立出來,否則這樣的設計讓人質疑是為了後續的土地開發做準備。

202兵工廠廠長侯惠文也表示,希望中研院可以再考慮動物研究中心的區位, 「因為如果要設立在目前規劃的位置,防爆牆、土地徵收等費用,將會增加20億的預算。」

由於中研院在區位選擇、細部規劃上仍多有疑慮,因此主席李培芬決議補件再審。只是一個開發必要性不足,卻非得要使用擁有豐富淺山生態的202兵工廠的生技園區,讓張曉風忍不住發難,「以科技之名去佔領一塊美好的土地,根本上就違反科學精神。與其想著多做什麼補償去彌補我們對土地的傷害,對於202兵工廠,我們應該什麼開發都不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