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去年我們公佈的調查中,發現7成遊民有工作,但都是零工性質,其他人則找不到工作。工作不穩定的年代,讓他們陷入貧困的迴圈,也陷入遊民的處境。」「當代漂泊」協會執委郭盈靖說道。工作貧窮成了常態,也讓許多人落入遊民後備軍,因此連續四年舉辦遊民攝影展的當代漂泊,今年以「窮忙年代 The Time Of Working Poor--水 花 下 的 美 麗 與 哀 愁」為題,展出50幅作品,透過遊民的眼,訴說這個社會的不同面貌。

訂下這個標題,郭盈靖說,因為他們發覺,「越做越窮」成了一種常態,就業不穩定、都市發展等結構因素,影響了一般人從工作中進行資本積累的能力。「換句話說,遊民不只是個人問題。」

但社會普遍的認知,還是會將遊民視為「好吃懶做、不願工作」的一群人。「潑冷水事件後,我們認為有必要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為了讓遊民與社會能有對話的可能,我們透過攝影展,期待一個彼此了解的空間。」

這次攝影展的海報,是由遊民一起繪畫製作,郭盈靖說,從遊民畫出的圖案可以看出台灣經濟結構發展與遊民產生的關連性,「1970年代經濟高漲時期,許多人去工廠當作業員,結果90年代工廠外移,這群人則成了失業者,加上高齡再就業的困難,因此只能淪為遊民。」

產業外移曾經造成許多失業者,而這幾年每況愈下,就業市場越趨不穩定,郭盈靖說,在他們訪問的遊民中,有一位年輕遊民曾在電子公司上班,當時他以為自己至少能夠做滿一年,但實際上工作一個月後,就接到公司的簡訊通知,告知他公司因為業務緊縮,因此必須將他裁員,加上身為派遣人員,他也沒有資遣費,就這樣成了無業者。

「我們訪問過的遊民,9成以上曾經有工作、其中6成是正職員工。」郭盈靖說,而目前的就業市場也無法讓他們重新找到工作。「我們希望政府能夠提供中高齡遊民一些支持性的工作,例如在公園掃地等,協助解決一部份高齡失業的問題。」另外則是不該在大開派遣之門,「因為從日本的教訓看來,大量啟用派遣人員,製造出一批失業人潮。」

另外在社會福利方面,郭盈靖也希望政府能調整目前收容制度,她表示,收容所率先安置 「老、弱、殘」三種人,除了這三種人以外,其他遊民若要申請安置,收容所則會要求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問題是7成遊民都在打零工,如何能申請到。」加上收容所的管理制度不夠人性化,也讓多數遊民不願入住,而這些都是應該調整的制度。

「多元的房屋政策,例如租金補貼和釋出空屋,也能讓遊民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郭盈靖說,現在的租金補貼,不但只有短期,只補助第一個月,而且是期待遊民能找到一份穩定工作開始存錢,但這樣的期待在現階段就業不穩定的前提下,其實難以實現。

連續四年舉辦攝影展,郭盈靖說,今年不只有攝影作品,還有遊民以報紙拼貼和紙雕方式來進行創作,豐富的展出型上讓郭盈靖驚豔。「遊民一直以來被視為是沒有聲音的一群人,但他們真的是沒有聲音嗎?或者只是沒有管道讓他們發聲?」

郭盈靖說,今年開始,他們不只有攝影班,也會開設其他的課程,讓遊民能夠透過不同方式表達自己。而今年的「窮忙年代 The Time Of Working Poor」攝影展7日將在城中藝術村開展,詳細資訊可上當代漂泊網站(http://homelessoftaiwan.pixnet.net/blog)查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