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沒有記憶的城市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今年58歲的滬尾工作室文史工作者紀榮達,搶救古蹟文物和歷史建築已20年,這一年他被台北縣政府文化局控告「不當得利」,因為他所搶救下來的「陳雨水古墓碑」不被文化局認定為古蹟,加上多次轉移放置處,最後由文化局出錢租下貨櫃擺放,縣政府認為私人物品卻由公家出錢保管,因此告上法院,藉以釐清古物產權。保護古蹟多年,竟然落得遭縣政府控告的下場。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在維護一座古蹟時,我們其實是在追求保存一個『概念』,這個概念即是『歷史記憶』與『意象』的加總。換句話說,在努力爭取留下、修復或重建一座古蹟時,我們其實是在表達我們對於『過去』這個概念的看法,以及最重要的詮釋歷史的觀點,有時甚至還帶有政治性的功能。」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助教蘇昭英曾如是說。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1987年公賣局配合都市計劃將第一酒廠遷至林口,位於忠孝東路、金山南路和八德路交叉口,佔地7.2公頃的第一酒廠(現為華山藝文特區)走入歷史,成為「產業遺產」。18年前(1992年)立法院在30多位立委投票贊成下,打算將華山納入新的立法院用地,但因民間有所爭議,加上經費龐大,最後不了了之,華山僅出租作為停車場使用,廣大的廠房逐漸成為廢墟。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1978年因為開路需要,原本位在大安區四維路一百四十一號的林安泰古厝面臨搬遷命運。民間文史工作者奔波搶救下終於異地重建,這波運動間接促使《文化資產保存法》在1982年通過。雖然異地重建,但是遷離原本的位址,也讓不少人感嘆它似乎成為一個歷史的片段,被放置在一個不屬於它的空間。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