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蘇花公路改善工程」歷經24天環評專案小組審查快速過關,明天(9日)即將送入環評大會審查,一旦通過年底即可動工。雖然行政機關認為「蘇花改」早已經過一年的溝通討論,可說是史上最嚴謹的環評,但環評大會前夕,環保團體召開記者會反駁,「前面的溝通根本連問題都還沒釐清,24天就通過環評實在太快。」環保團體憂心,貿然開工只是拿工程人員和用路人的生命做賭注。

雖然蘇花改從去年提出,在花蓮與台北各召開一場專家顧問會議,但當時僅讓各界拋出問題,未有深刻討論。一直到今年初,蘇花改方案確定,環保署召開三次諮詢會議與預審會議。

地球公民協會花東辦公室研究員黃斐悅說,幾次會議上公路總局報告他們做了哪些調查,而民間團體也提出疑問和建議,「不過並沒有實質結果,因為公路總局並沒有決策權力。」

9月開始,民間團體與交通部進行了三次會談,其中兩次是討論海運和鐵路等替代方案,「不過三次對談也沒有任何結論。」黃斐悅說,一直到10月公路總局將環境影響說明書送入環保署,13日進行現勘,18日第一次環評。當天提出了46項問題,同時決議給開發單位3個月時間補件後再審。

荒野保護協會保育部主任周東漢指出,當初整個溝通過程環保團體和交通部都在討論如何進行道路管理,一開始交通部根本沒有提出交通分流的計畫,到了環評審查中才出現「重車車流移轉至新線」的設計。他強調,這些討論都是有必要的,但現在卻因為災難發生,限縮了彼此理性討論的空間。甚至讓環評趕鴨子上架的通過了。

原本3個月後才要審查的蘇花改,因為梅姬颱風導致嚴重坍方,在外界加速環評的呼聲下,環保署將環評提前。只是提前審查仍無法解決工程可能面臨的問題,因為公路總局對於當地地質狀況仍不明瞭。

雖然交通部長毛治國強調,北迴鐵路及後來的拓寬計畫,都曾開挖過隧道,因與蘇花改路廊相距不遠,蘇花改的地質調查,有足夠的歷史資料可參考。但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反駁,這邊的地質大家都知道問題很多,「資料夠不夠用不是用講的,而是要拿出來做比對。」

他對於目前政府單位這種「為工程掛保證」的態度感到憂心,「真正了解狀況的人都不敢講大話,當初雪山隧道也是一堆官員出來掛保證,後來還不是出問題,更何況這邊地質更複雜。」陳宏宇認為,北迴鐵路的資料可以拿參考,但資料夠不夠是另一回事,而專家學者也只要求政府單位「審慎評估」後再去進行。

另外面對外界將環保團體抹黑成「殺人兇手」,黃斐悅解釋,同樣身為花東青年,她也想要一條安全回家的路,「蓋或不蓋」從來都只是一個假對立。環保團體要求的是「仔細調查、審慎施工」,才能避免對地質不了解而導致的工程延誤與災難。

她表示,「過去雪山隧道也是因為對於地質不了解,才導致工程延誤,並且讓許多工程人員因此罹難;當初北迴鐵路拓寬,也因為不了解,導致新永春隧道湧泉問題讓工程延宕3年。」綠黨召集人潘翰聲也強調,如果環評可以照原訂期程來做,先了解地質狀況,才能避免動工後發生更多問題,帶給用路人和工程人員一條真正「安全」的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