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國光石化預定縮小面積以進行環評審查,20日多名中研院院士與學者共同召開記者會,表達堅決反對立場。台大社會系副教授范雲直言,政府要求國光石化縮小開發,等於是承認國光石化有污染。既然是不好的東西,為什麼減少面積人民就得接受。她也強調,國光石化根本應該更名為「國恥石化」才更符合它的本質。

面對政府執意開發國光石化,學者紛紛站出來表達反對之意,明道大學校長陳世雄批評,歷史總會重演,而傻瓜也不會絕種。他強調一個地區的污染,假設30天會填滿它的容許量,那麼在第29天時,污染量大約是容許量的一半,因此表面上看起來還有空間可以承受污染,但實際上早已離臨界值一步之遙。

中研院院士、前衛生署長陳建仁也認為,雲林彰化地區污染已經很嚴重,只要跨過最後一步,污染將會失控。加上這些污染會影響全台灣居民,「少數企業賺錢,卻沒有顧慮到其它2千多萬人,以及尚未初生的後代子孫。」他表示,各界並非反對石化業,而是應該思考以高附加價值的高階化工產業,取代過去污染嚴重的低階化工。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也批評,國光石化雖然預計放棄第二期開發,實際上縮小比例並不高,第一期開發的面積仍然很大。加上規劃面積仍預留了未來擴廠空間,令人質疑縮小只是緩兵之計。蔡嘉陽表示,石化業放在大成濕地根本是選址錯誤,不論開發是大是小都影響深遠。他也強調,國光石化一再表示他們的製程先進、污染能降低,「那就應該去更新現有的老舊廠區,而不是蓋新的石化廠。」

即使外界反對聲浪高漲,政府僅建議縮小開發,而沒有思考產業轉型對策。台大人權暨法理學研究中心主任顏厥安表示,國光石化也凸顯台灣民主危機,「民主不是投個票就算了,當代社會更強調審議式的民主,讓利害關係人充分參與及討論。」

顏厥安表示,許多人的反對,沒有辦法更改政府決策,多數人的反對比不上少數財團與政府官員的密室會談,顯然台灣社會裡每個人影響決策的能力並不對等。而政府不願正視民間學者提出的論據,更顯示出決策過程的「不理性」。范雲也指出,許多國家早已強制要求開發建設必須取得當地居民的同意,不允許少數人承受多數暴力下的決策結果。不過在台灣,居民的聲音仍然很難被重視。

雖然環評委員由專家學者組成,但顏厥安也強調,「知識的民主制衡」相當重要,不同的專家會有不同的看法,尤其國光石化已經有民間學者提出相當多的研究,政府更應該公開辯論,而不是將決策能力放在少數環評委員身上,「不過很明顯政府現在就是不敢公開辯論。」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頻仍,陳世雄強調,不應該再以高耗能、高耗水的產業換取經濟發展。而是留下雲、彰地區作為台灣糧倉,好好發展有機農業,作為適應氣候變遷的對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