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暌違10年,反核運動再上街頭,卻引起不少關心環境運動的人質疑,320的反核遊行是否遭到政黨收割,只見候選人旗幟飄揚,卻不見反核20多年的貢寮人上台講話。當學生團體在台下強調運動主體性時,卻遭政治人物支持者嗆聲。社會運動究竟該不該有政治人物介入、民間團體又該和政治勢力維持怎樣的關係?

參與320反核大遊行的台大社會系副教授何明修表示,運動和政治本來就無法切割,尤其當民間團體自己無法號召龐大群眾走上街頭時,政治人物的動員不但能增加議題的媒體能見度,且政治人物也可以影響他的支持者對於社會議題的想法。何明修坦言,「運動想要維持本身的純粹性,恐怕會讓自己的格局變小。」

只是320的遊行中,政治人物帶著旗幟、宣傳車和支持群眾,讓整場遊行幾乎等同於單一政黨的宣傳活動。何明修表示,遊行內容走調,所以學生團體才會高喊「核能是藍綠共業」等口號,提醒民眾核能議題應該跳脫藍綠思考框架。「不過學生的口號,的確傷害了政黨支持者的情感,才會造成支持者與學生嗆聲的狀況。」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則表示,環保團體並沒有拒絕任何政治人物,只是當政治人物在運動場合有太高調的舉動時,容易讓一般人將運動和政黨劃上等號,「而這個簡單的分類方式,同時也將另一群政黨支持者從這個議題中排拒出去。」

何明修認為,遊行當下學生不得不有所動作,否則運動很容易與單一政黨劃上等號,但他也認為,運動如何保留主體性,其實有更好的操作方式。「政治人物和群眾應該是分開的,雖然政治人物帶來的是他們的支持者,但社運團體應該思考如何在這樣的場合中,把這些群眾轉變為自己人。當群眾和民間團體站在一起時,與政治人物談判的空間也就更大。」

如何擴大群眾基礎,成為下一波反核運動前,民間團體必需準備好的工作。預計在4月30日舉辦「向日葵行動」號召民眾上街反核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在320之後開始進行地方團體的串連,企圖讓更多人了解核能議題。

洪申翰表示,這幾天綠盟與20多個民間團體開會,希望透過這些團體,把台灣能源、產業和核能安全的資訊傳遞出去,讓更多人了解。「由於核能工業相當封閉,加上它本身的高專業性,因此核能議題不像其它環保議題,有許多學者提出不同的論點,讓民眾看見它內部的矛盾。」

洪申翰直言,這次日本福島核電廠核災事件,提高民眾對於核電廠的危機意識,打破核電廠的安全神話,也成為民間團體推廣核能資訊的時機。由於綠盟關心核能議題多年,也和各國的反核團體有接觸,因此綠盟期待能夠作為一個資訊整合與傳遞的平台,與民眾進行溝通。

不過要如何讓艱難的訊息轉化為一般人可以了解的字眼,也是另一個考驗。洪申翰表示,另外洪申翰表示,許多人認為核電是相對節能減碳的能源,不過實際上當政府支出同樣一筆預算,再生能源的減碳效果是核電的2倍。另外台灣能源問題和產業政策息息相關,台灣的高耗能產業消耗了25%的能源,卻只能創造5%的GDP,另一方面這些產業卻可以享有租稅優惠,如何透過政策調整產業狀態,進而減少能源消耗,是綠盟希望民眾了解的議題。

除了訊息傳遞,民間團體也必需和政府的訊息對抗,「這幾天經濟部表示,關掉3座核電廠,台灣將有1/3的廠商得關門,這也是一種不實的恐嚇。」洪申翰指出,根據計算3座核電廠關閉後,台灣仍有10%的備用電力,換句話說不但不會限電,還有儲備電力可用,而其它國家平常的儲備電力也都在10%左右。

反核運動20多年,再度來到另一個轉捩點,洪申翰說,他們希望透過串連地方團體,打開和民眾溝通的大門,培養社會力,在下次遊行時擴大反核議題的群眾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