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屏東報導】極端氣候底下,旱澇交替的狀況越來越嚴重,加上台灣狹長的地形,導致台灣的雨水,下的太多卻留不住。另外上游水土保持工作不足,導致下游淤積、淹水。且水資源分配不公平,為了供應工用水,反而犧牲了農業用水,嚴重威脅糧食安全,如何公平的分配水資源,同時做好防洪、蓄水等工作,成為水利署當前面臨的困境。

21、22日民間團體召開「全國河川NGO會議」邀請水利署長楊偉甫與台南是水利局副局長彭紹博到場,提出未來水資源管理的願景。

根據水利署的統計資料顯示,1990年至今,台灣豐水與枯水年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近年來豪大雨量逐漸集中在短短幾天。但是暴雨造成上游土石沖刷,導致許多水庫嚴重淤積,以台南三個水庫為例,曾文水庫淤積率高達22.3%,南化水庫則是32.9%,烏山頭水庫也高達22.1%。

為了維持水庫的壽命,上游水庫集水區的保育工作成為關鍵,但彭紹博指出,光是曾文溪上游的三個水庫,就分署三個管理單位,烏山頭水庫由嘉南農田水利會管理、曾文水庫是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負責,而南化則是自來水公司的管轄範圍,三個水庫的集水區也由不同單位負責,因此在曾文溪上游的保育上,很難做到一致。

他也認為,面對極端氣候的威脅,台灣必須重新反省過去分區治理河川的思維,改以「流域治理」的觀念來思考。未來組織改造後,水利署將移至環境資源部,且下轄「水及流域司」,彭紹博也期待未來能夠有更整體的河川治理規劃。

除了河川管理,彭紹博也指出,近年來沿海地區暴潮問題,也對沿海居民造成許多傷害。不過因為目前海岸法尚未過關,因此沿海地區的保育沒有一個專責的對口單位,沿海地區的保育工作只能持續耽擱。

由於水利署不但需要處理淤積、淹水等問題,同時也必須開發水資源供給工業用水,導致水利署的角色相當矛盾。楊偉甫表示,「以供定需」的水資源策略已經講了快十年,供給數量到底多少水利署也早已經講出去,但是政治現實卻不容許。水資源匱乏地區,高耗水的工業開發仍然一個接一個。

許多不適合進行高度開發的地區,卻在政治力的介入下,讓這些脆弱地區淪陷。彭紹博指出,南科當初選擇蓋在一個低漥地區,沒有什麼原因,就是因為上頭一句話。楊偉甫也坦言,過往中部地區地層下陷,大家都認為是養殖業者的問題,其實這些地區過多高承載的開發,也導致了水資源使用的壓力。「這些地區是否還有必要繼續增加過多的開發,必須進行反省。」

另外過度膨脹的工業開發,排擠了農業與民生用水。來義鄉生活重建中心專案督導周克任指出,在資源不足的前提下,如果沒有公平分配的機制,未來只會造成衝突。例如六輕水價一度4至5元,而一般人是7元,台灣重工業的水價則是11元。工業用水不足,農業用水的撥用成為常態,「主管機關只告訴我們,沒有經濟成長,大家都沒工作,但是糧食安全卻始終沒有被說清楚。離農離牧,卻從來沒說過要離工業。」

雖然「以供定需」的分配制度已經獲得民間和官方的認同,但是財團企業習慣由政府負擔開發成本,政治人物忽略專業與科學,僅想滿足財團需求的態度,導致水資源的議題受到忽略,但水資源分配不均底下,出現的卻是區域發展與衝突的問題。

日前水庫蓄水位下降,擁有11座水庫的大台南缺必須實施限水,因為台南的水庫除了供應大台南用水以外,還得供應高雄用水,導致台南市議會公開要求高雄如果需要用水,就得自己去蓋水庫,周克任感嘆,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區域搶水的狀況恐怕越演越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