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台北市立美術館與民間團體合辦大型展覽,引發圖利特定廠商的質疑,也讓台灣政府長期漠視藝術創作培育、窄化「藝術」型式的問題浮上檯面。繼22日藝術工作者前往北美館場外抗議,關心台灣藝術環境的民眾和創作者29日再度以文化行動表達訴求。
為抗議北美館花大錢邀請國外展覽,卻擠壓國內藝術家生存空間,圖利中間策展廠商,犧牲了民眾的藝術體驗,台灣的藝術工作者從5月22日起,以「美物館是平的」為題,連續一個月、每周日在北美館諷刺台灣的藝術展覽型態。
在網路發起聯署抗議的藝術雜誌獨立文字工作者吳牧青,22日抗議結束的隔天,遭不明人士打傷,導致右手臂開放性骨折。29日到場聲援的藝術工作者皆以右手纏繞紗布的造型出場,並以黑幕搭成「告解室」,邀請大家吐露北美館「不能說的秘密」,藉此諷刺美術館黑幕重重。
活動準備前,北美館人員以「活動申請遭撤銷」為由要求吳牧青停止活動。根據北美館公文,22日當天申請的活動與實際內容不符,因此北美館取消了吳牧青連續一個月的活動申請。
吳牧青反駁,22日的行動結束後,他們本來準備舉辦記者會,但在北美館制止下,他們隨即將記者會改在外側道路上進行,沒有使用北美館空間,也就沒有申請項目與活動內容不符。
中山分局圓山派出所接獲報案,指稱有人在美術館前集會遊行,要求警方到場關心。因為藝術活動並不在規範範圍,因此圓山派出所所長梁瑞昇僅要求吳牧青等人不要出現暴力行為,並未阻止他們的活動。而對於藝術工作者抗議北美館圖利特定廠商,台北市政風處強調並無涉及不法或圖利情形。不過民間藝術工作者仍希望檢調單位介入調查。
北美館的策展問題其實只是台灣長期缺乏文化相關政策的反映,藝術工作者湯皇珍表示,台灣的文化機構在組織過程缺乏與藝術公民討論,沒有人知道這些組織的功能。包括未來三大藝術大學將隸屬文化部底下,目前就讀台藝大的彭同學憂心,學校是否將成為政策的執行單位,而讓藝術失去自主性。
另一方面,文化政策的制定過程也不夠透明,多數政策都是短暫、隨著部會首長任期而定,使得台灣在文化政策上始終搖擺不定。湯皇珍強調,文化政策應該有長遠目標的規劃,「但在台灣,政策一下往左、一下往右,結果就是我們根本在原地踏步,因人廢事。」
由於台灣文化部門缺乏遠見,卻需要政績,文化部門和商業團體形成結盟,以邀請國外展覽、商業包裝和行銷手法為手段,吸引觀眾看展,創造績效假相。
湯皇珍表示,以北美館為例,最近展出「莫內花園」,台灣十多年來不斷展覽「印象派」,好像所謂藝術就是印象派,而這種選擇限制了民眾接近藝術的可能,窄化了民眾對於藝術的想法。
湯皇珍直言,「台灣的美術館花大錢邀請國外藝術來台策展,台灣民眾成為國外文創的支持者,但民眾究竟有沒有獲得等值回饋,卻又是另一回事。」前往觀展的林小姐也表示,看了廣告和文宣所以跑來看展,但是看完之後卻感覺有些失望,她也認為,這些展覽在藝術教育上的功能有限,多數人頂多只是去湊熱鬧。
而去年前往北美館觀賞蔡國強個展的許先生也認為,在電視廣告強力宣傳下,一般人真的很想前往觀展,但看完之後卻覺得藝術上的收穫與整個展覽的支出根本不符。
更不用說在便宜行事的藝術展覽型態下,多數資源給了大型展覽,相對也擠壓了國內藝術家的空間。湯皇珍表示,台灣藝術家沒有獲得資源協助來擴充創作能量,即使美術館說他們一年之中也有許多國內藝術家的展覽,但是這些展覽可能展期短、空間小、宣傳不足,根本不能和大型展覽相比。
目前就讀台藝大的林同學就指出,之前蔡國強展覽期間,莊普的展覽就只得窩到地下室去,類似的情況在台北雙年展中也有發生過。而台灣政府對於本土藝術家的漠視,也讓她很擔心未來的出路。
在大型展覽和缺乏文化政策的雙重夾殺下,缺乏資源的本土藝術家等同遭凌遲處死,這種政策導致「藝術」遭到綁架,除了美術館給的東西以外,民眾無法以更多形式接近藝術,成為民眾、藝術家雙輸局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