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259621.JPG  

【記者呂苡榕專題報導】相較於中國近年來頻頻對海外華人社群招手,台灣政府卻在過去10年限縮華僑學生來台就讀的管道,同時對於華語學校的資源挹注政策也有所調整。尤其在緬甸這樣一個政治局勢敏感的地方,僑委會不但曾經連續兩年因緬甸內部政治動盪而停止招收華僑學生,在補助上,金額更遠遠低於泰北每年上百萬的經費,僅有20萬左右的補助。

「這幾年台灣提供的海外華語學校的聯招名額越來越少,一年只剩50個左右的名額,因此競爭相當激烈。」目前就讀台灣大學中文系的緬甸僑生罕麗姝說道,由於緬甸僑生來台需要花上大筆金錢,家裡賣田、賣地,到處借貸,就是希望能讓小孩來台灣,因此僑生到了台灣往往拼命打工還債,許多人也選擇輟學、甚至成為「黑戶」。

同樣背負著家人的期待來到台灣,罕麗姝用功念書拿獎學金,得到的獎金全部寄回家,希望幫助妹妹來台求學,而自己的生活費、學費,則靠打工賺取,為了不耽誤學業,罕麗姝也會慎選打工的內容,絕對不影響自己的學業成績上的表現。

海外聯招減額,僑委會副主委任弘解釋,過去緬甸僑生名額曾一度高達2百多人,「但其中很多人根本不是華僑,來了台灣後又往往成為黑戶,造成其他單位的困擾。」因此台灣政府更改來台就學的申請程序,讓整個流程變得相當繁雜,「結果2008年時可以依循合法管道來台的僅剩2個名額。」

「無法來台就讀對於緬甸華語學校將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與教育部、移民署研商後,僑委會召集了華語學校的校長,要求華校在推薦學生來台前先做好第一層把關。」任弘說,一旦該校學生來台後發生問題,將停止對該校招收華僑學生。目前招生名額逐步增加到50多名,不過比起全盛時期的2百多名,仍有差距。

為了解決僑生經濟上的問題,學校也提出校內工讀機會,同時鼓勵僑界捐款,做為學生的獎助學金。「近年外籍生相關補助越來越多,我們也有向教育部反映,希望能給僑生一樣多的資源。」

而在海外華校資源補助上,任弘解釋雖然每年泰北華校有較多經費,但也因為泰北華校數量多、生活支出較高,換算成實際補助內容,其實和緬甸地區差異不大。不過連續4年前往緬甸華語學校進行師資培育的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顏妙桂卻感慨,僑委會大部份的資源還是放在有邦交的國家,或是泰北地區。

志工團每年向僑委會申請補助,但金額並不多,連學生的機票都無法全額補助,志工團還得自行募款集資。另外僑委會雖然每年舉辦華語師資培訓班,提供海外華校教師來台進修的機會,但僑委會一直到今年,才針對緬甸華語學校的國文教師舉辦一個研習營,而過去緬甸幾乎沒有獲得師資培育的相關資源。

其實早在1997年,僑委會曾與屏東師範大學合作,舉辦「緬甸地區華文學校師資培訓班」,不過因為僑委會經費減少,加上華語學校的薪資低,許多接受訓練後的老師,任教1、2年就可能轉職,讓僑委會認為投資報酬率不高,因此至今沒有再辦。

「現在僑委會傾向針對華校教師進行在職訓練,或者鼓勵台灣華語系所的學生前往緬甸服務。」任弘說,但因為台灣與緬甸並無邦交,台灣的老師無法在緬甸當地長期任教,因此只能短暫停留。只是人員頻繁流動,長期下來或許也是另一個隱憂。

面對中國提供華語學校各種補助,任弘表示,這幾年台灣也提供新的高中教材給當地華語學校,同時也考慮到台灣少子化之後,人才需求擴增,因此逐步調整華僑政策,希望吸引海外華人回台。例如僑委會和勞委會合作,讓華僑學生在來台一年後可申請校外工讀,僑生也能直升研究所,不需要先回國兩年後再考。

就業方面過去有薪資門檻,必須找到薪水高達4萬多的工作才能拿到工作居留證,但現在也已研議要將門檻下修,讓優秀的華僑人才能留在台灣。「最重要的是,台灣的社會氣氛畢竟比中國開放許多,而且社會福利也相對健全,因此對於華人社群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任弘強調,由於僑委會轄下沒有自屬的大學,因此無法直接與海外華語學校進行學歷認證,加上兩國無邦交,師資培育上無法派駐長期駐點人員進行協助,相較之下,中國方面則能補足台灣的不足,因此兩岸不該以對立角度互相比較,而是共同為海外華人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

去年緬甸大選,民選總統吳登盛上台,社會氣氛逐步開放,經濟活動也逐漸熱絡,被排除在東協十加三之外的台灣,能否透過更積極的經營海外華人社群,讓這些關係從文化教育延伸到經濟層面,使台灣不至於在這波成長的浪潮中被邊緣化,或許是政府部門更應該深思的面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