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福島核災牽動全球對於核能安全的敏感神經,而16日台電提出「核能二廠用過燃料棒中期貯存計畫」變更內容對照表,預備縮短乾式貯存區內核燃料束間距離、增加貯存組數,以及縮短混凝土護箱的間距,讓民間團體感到憂心,認為此一變更將增加乾式貯存區的風險性,環評會議前也舉行記者會,高呼「冷卻池滿就除役」,要求政府放棄乾式貯存,開始思考全盤的除役與高放射性核廢料處理計畫。
根據台電的報告,由於得標廠商所能提供型號不同,因此提出變更內容對照表,台電也強調,即使型號變更,仍然是原環說書中4種貯存方式之一的「混凝土護箱」貯存方式,因此在安全性上並無差異。
不過原本環說書中台電提出的護箱,分別可貯存56組與68組的用過燃料束,而護箱數量也分別為42與35;但變更後的內容卻是每個護箱可放87組燃料束,共有27個護箱。且護箱之間的距離,也從原本的1.6公尺,縮短為1公尺。在乾式貯存區面積不變的狀況下,護箱內貯存量增加、護箱距離縮短,其實都變相增加了貯存區內的風險。但台電在報告中,對於變更後的輻射安全評估與社會經濟影響,卻仍標示為「無差異」。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直言,台電的報告根本避重就輕,由於乾式貯存區風險較冷水池大,且必須放在地質穩定的地方,因此日本等地震帶國家也不敢使用,只有美國才敢將乾式貯存區放在地廣人稀之處。但現在台灣卻想要增加護箱內的存放密度,根本是拿當地居民生命開玩笑。
不過台電則反駁,日本核災是始於氫爆,而氫爆則是因為鋯元素與水蒸氣作用產生氫氣,導致反應爐內壓力過大而引發,但如果使用乾式貯存,則可以避免鋯元素與水蒸氣作用產生氫爆的問題。台電也強調,由於得標廠商只能提供這樣型號的護箱,因此才提出變更。
但崔愫欣反駁,乾式貯存區遇到地震等天災,一樣可能因為搖晃、燃料棒碰撞而引發危險,最好的辦法就是放到最終貯存場,但目前台灣對於最終貯存並沒有任何規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綠師蔡雅瀅也質疑,台電公司得標後再回頭提變更,是否有先斬後奏的嫌疑,她也質疑,要增加貯存的密度,對於環境應該有重大影響,怎麼能僅僅以一個變更對照表就送審。
另外由於台電尚未提出相關的安全評估計畫,原能會表示,必須等台電提出報告後,原能會才能審查安全相關問題,換句話說新型號的護箱,安全狀況如何都還是未知數。
委員李育明也提及,過去審查環說書時,台電曾經承諾,乾式貯存後,對於當地居民的輻射劑量背景值必須保持在每年0.05毫西佛以下,而目前台電提出的新型號護箱,還未經原能會確認能否遵守這項承諾。而畢竟核能安全屬於原能會專業範疇,環評委員的專業並不在此,因此主席也決議,先由原能會審查相關安全評估,再送至環保署審查。
雖然乾式貯存還得經過一番審查程序才能塵埃落定,不過崔愫欣也直言,過去台電提出乾式貯存區中期貯存計畫,以因應核一、核二早已飽和的冷水池。「因為核一廠的冷水池當初設計只有20年的使用期限,但現在卻用了32年,裡面早已沒有位置,且核電廠還不斷製造出新的核廢料。」
但乾式貯存計畫提出的環境背景與現在早已不同,當初政府對於如期除役還沒有明確表態,現在已經宣布核一、二、三廠不延役,崔愫欣認為,「就應該針對除役工作和高放射性核廢料處理有完整且長期的規劃,而不是繼續執行當初的中奇貯存計畫。」至於冷水池飽和問題,崔愫欣也強調,過去政府不願面對這個問題,但放不下就應該提前除役,而不是新增一個乾式貯存區來增加更多風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