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每個人都有資格、也都有能力為環境發聲,我只是先跳出來而已。」第二屆《社運風雲人物》的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如是說。2008年起開始為了國光石化開發案而各方奔走,終於在今年順利讓國光石化暫緩落腳彰化大成濕地的計畫,而這3年間,彰化環盟順利捲動各方力量一起投入這場戰役,回顧這一年的高潮迭起,蔡嘉陽說,環境運動沒有英雄,大家都是促成這個結果的一分子,2011年是公民環境運動勝利的一年。

念書期間一直研究大勺鷸生態的蔡嘉陽說,原本棲息在大肚溪口北岸的大勺鷸,1992年開始因為火力發電廠的開發,逐漸向南遷移,「20年間,原本有3千隻的大勺鷸,只剩下6百隻。」蔡嘉陽說,這些消失的大勺鷸並沒有在其它地區發現蹤跡,換句話說,彰化沿海對牠們來說,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離開台灣前往英國繼續研究大勺鷸的蔡嘉陽,回國後發現中部沿海環境持續惡化,「如果只專注在研究上而不進行保護,我們只能看著熟悉的環境一點一滴的消失。」決定投入環境運動的蔡嘉陽搬往鹿港,並在2005年當選為彰化環保聯盟的理事長。

2005年彰化環盟投入反對彰工火力發電廠開發案的運動中,一直到2008年彰工電廠暫緩,原本以為可以喘一口氣,國光石化接著到來。「長期以來我們對中部沿海進行調查,因此了解它早已超過承載量。」蔡嘉陽說,站出來,是基於我對彰化海岸的愛。

過去環境運動多訴求當地人的團結,不過反國光石化卻是向外串連各界力量,由外至內推展,蔡嘉陽說,當時國光石化來的又急又快,許多地方民意代表都迅速表達支持,但是反對的聲音卻隱而不顯,接著民意代表又不斷向居民洗腦,強調開發後的經濟提升與就業機會,更讓地方上的反對聲音幾乎銷聲匿跡。

「那時我們根本沒時間與民眾好好溝通,因此在策略上,我們選擇讓各界知道,彰化的開發案,與每個人都相關。」蔡嘉陽說,彰化是台灣重要糧倉,蔬果稻米和養殖漁業,銷售到全台灣,一旦污染就是全民受害。另外,彰化環盟也提出頗具象徵意義的保護白海豚、濕地信託等運動,捲動更多人實際參與。

蔡嘉陽說,彰化環盟操作各種面向的議題,讓每個人在這個議題中都能找到自己關注的角度,而各種角度,卻又回歸到石化產業身上。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國光石化是什麼,但藉由白海豚的意象,許多民眾開始關心這個問題。之後醫界、學術界、藝文界和學生團體也紛紛響應,讓運動像滾雪球般壯大。「我們也辦路跑賽、遊行和媽祖魚繞境活動,吸引更多人參與。」而這場原本沒人看好的運動,就在今年獲得勝利。

3年的運動一路走來有悲有喜,也並非一開始就有那麼多夥伴聲援,問及蔡嘉陽是否曾經想放棄,蔡嘉陽堅定的說,從來沒想過要放棄,「我們沒有放棄的權利,如果連當地人都棄守了,還談得下去嗎?」而曾在環評會議上遭到彰化鄉親惡言相向,蔡嘉陽也淡然的說,「不管成敗,10年後大家回頭檢視我們的行為,我問心無愧。」

國光石化開發如今暫緩,但隨著國光石化而起的產業結構等討論,卻也跟著停滯,對此蔡嘉陽並不灰心,他說,這場運動捲動這麼多人,也提升大家的公民意識,未來再有一個高耗能、高耗水和高污染的開發案,絕對不可能逃避大家對它的監督,而往後在產業發展上,民眾對於污染等面向的標準也會越來越高。

回顧這一年,蔡嘉陽感嘆,反國光石化是一場完全由公民發起的運動,這裡沒有政黨對立,只有公民要求環境保護的聲音,「2011年,是公民環境運動勝利的一年。」對於自己當選風雲人物,蔡嘉陽則謙虛的說,環境運動沒有英雄,每個人都能夠發聲,而他只是比較早跳出來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