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輕  

【記者呂苡榕雲林報導】回鄉務農,原本是一群離鄉北上工作的遊子心中的夢,但當他們回到雲林故鄉後,才發覺故土成焦土,嚴重的污染讓他們的夢想沒有施力點。「達到一個美好的世界是我們的目標,在這之前我們只能先把路上的絆腳石一一踢開,而現在當地的污染就是最大的絆腳石,因此我們只能把農業暫放一邊,先對付污染問題。」為了對抗污染,這群年輕人開始發行電子報,呼籲大眾關心污染及健康風險等問題,試圖找回當地的生命力。

身為「自從六輕來了」電子報的總編輯,吳松霖說,大學時期,他參加了學校異議性社團,認識了在東海唸書、同樣是異議性社團成員的杜億如。異議性社團對於農業問題的關注有其傳統,而暑期下鄉訪調也是必備的行程,從那時起,他們兩人對於農業問題就已有許多認識,也持續關注農業的發展。

畢業之後兩人都在台北工作,雖然有穩定的收入,「但是只要想到十年之後,我們還過著這樣的生活,但那卻不是我們要的,因此才決定離開台北回到故鄉做點什麼」吳松霖說道。

離開台北,原本是希望從事農業相關活動,杜億如說,從大學時期的下鄉經驗,就讓他們發現台灣農民面對盤商剝削的嚴重性,原本的農村人際關係應該是緊密的,但因為面對盤商剝削,為了讓盤商願意用比較好的價格收購自己的農產品,個別的農民之間成敵對的關係,這種產銷方式破壞了原本農村的關係連帶,讓農村裡的人也開始「原子化」。「由於個別的農戶對於盤商並沒有議價空間,因此我們希望可以朝『合作化』方向發展,用集體的力量去對抗盤商。」

而正當兩人回鄉時,雲林縣東勢鄉的一群農民也正打算轉做有機農業並準備成立產銷班,因此兩人原本預計在當地和農民一起進行有機農業。「但有機農業必須先檢驗土壤和水質,而東勢鄉當地的水質送驗後發覺砷含量超過標準,讓當地農民只能放棄,而我們也開始關心污染問題。」

當兩人開始研究污染問題後,也才驚覺所謂的污染,已經不是字面上可以講清楚的狀況。工業污染不僅僅侷限在沿海五鄉鎮,而是讓整個雲林的農業都受到威脅,「當地種高麗菜的農民說,只要風從工業區那邊吹過來,下過雨後菜葉上就會出現一個一個被腐蝕的洞。」杜億如說,這樣的農產品進入人的肚子,也成為牲畜的飼料,最後大家都被污染,只有程度和時間長短的差異。除了農業污染,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同樣也受到侵害,每個人等著中「癌樂透」,對於現狀只有無奈。

「本來我們對於當地的污染,只有概念性的理解,但是來到這裡,身邊的人得癌症,鄰居農民眾的作物出問題,這些都是發生在身邊的事情,讓我們對於污染,轉為一種感受性的理解。」杜億如說,當我們知道這些污染其來有自時,我們怎麼還能坐視不管。

為了讓當地居民更理解污染以及健康風險的問題,兩人也在9月發行了這份電子報,提供許多在地的消息和資訊。9月底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詹長權到雲林進行健康風險相關的演講前,兩人也到雲林縣的台西一帶發送傳單,希望讓更多人前往聆聽。

只是發送傳單,沒有得到太多民眾迴響,「我感覺自己像個瘋子似的站在那。」杜億如說,好不容易一位父親帶著兒子要去逛夜市,停下來拿了傳單,並且想聽聽我們談些什麼,「但我看著他年紀小小的兒子,想著他每天呼吸的空氣和喝的水,對他的身體會造成什麼影響時,我什麼話都說不出口……。」杜億如痛批,這片土地如此缺乏生命力,當初進駐的工業說好的發展究竟在哪裡。

從原本的農業之夢轉為對抗污染,電子報也開始累積不少人氣,許多人主動上門要求當志工,其中包括當地國中老師或高中生,甚至有六輕的包商跑來向兩人爆料。另外也有廣播電台願意提供一個時段讓他們經營節目,聊一些嚴肅的污染議題。雖然目前電子報並沒有營收,兩人也只能依靠過去的老本維生,但他們仍大步的朝「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邁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