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梅姬颱風連日大雨,造成蘇花公路蘇澳到東澳路段嚴重坍方,目前尚有中國旅客與台灣司機、導遊尚未尋獲。趁著災難發生,要求「蘇花改」儘快動工的聲浪也隨之高漲。雖然地方高分貝要求一條「安全回家的路」,但民間團體卻提醒,與其「快快做」不如「好好做」,以免未來問題更多。

「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簡稱「蘇花改」)以目前蘇花公路肇事率最高的蘇澳─東澳路段、坍塌頻繁的南澳─和平路段,以及易落石的和中─大清水路段為優先改善對象。

各路段改善長度分別為9.8公里、20公里、8.6公里,總經費465億元,工期5年,預計縮短路程48分鐘。而改善內容包括強化路堤、鑿通八座隧道及興建十三座橋樑,以大幅減少車輛在這三個沿海而行的危險路段。

26日環保團體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不應該急就章搶過「蘇花改」的環評,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表示,當年雪山隧道以讓政府吃足苦頭,而相較於雪隧附近的地質,「蘇花改」路段的地質更加破碎、凌亂。他質疑,倉促搶開一條路,但它真的安全嗎?

綠黨召集人潘翰聲也表示,「蘇花改」前次環評審查,委員共提出46項意見,希望年底前再召開會議,讓開發單位有時間慢慢補件,現在卻在行政機關的介入下,下週一即將召開第二次會議。他質疑,行政單位對外放話,等於變相壓迫委員速審,潘翰聲呼籲,政府官員應該立刻閉嘴,還給環評獨立審查的空間,為工程找到最好的方式。

同為花蓮居民的地球公民協會花東辦公室研究員黃斐悅指出,蘇花公路目前的問題在於「砂石車和落石多」,「蘇花改」預計讓砂石車行走,其它自小客車與機車,仍然是使用原本的蘇花公路。黃斐悅質疑,「但原本路段的落石問題並未解決!」

加上這條路打算規劃成景觀公路,許多遊客走蘇花公路瀏覽沿途風景,原來道路不改善,遊客還是得面對落石危機。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周聖心也質疑,政府編列的20億改善落石計畫目前到底執行的怎樣?

另外,潘翰聲表示,公路總局每年都有固定預算修整道路,但是這次坍方最嚴重的路段卻幾乎沒修過,加上環評報告書中根本沒有提及如何改善原本公路,問題根本沒有解決。

實際上蘇花公路目前的承載量,可以透過管理來控制,但是這次颱風,巡視的工作人員發現雨量過大,到真正封路中間相隔了近一小時,潘翰聲表示,管理上的不足讓這一小時間進入蘇花公路的車輛都身陷危機。

另一方面,環保團體也提出「鐵路運輸」作為調節車流量的替代方案。目前台鐵東部車班明顯少於西部,逢年過節東部列車車票一位難求。2008年花東青年發起「要車票」活動,同時要求官員簽署承諾。

潘翰聲指出,當時透過管理,北迴東部幹線從原本1萬1千個座位提高到1萬5千個座位;而這次颱風,台鐵立即增加8千個座位,可見鐵路其實可以肩負運輸功能,是蘇花公路的最佳替代方案。

雖然就現有的交通系統上改善,就可以提供更好的交通狀況,但是政府卻執意以人定勝天的態度來執行浩大工程。周聖心沈痛的說,這次單日降下豪大雨,就是極端氣候的證明;而極端氣候同時又是人類過度開發造成的結果,現在卻還妄想以開發對抗自然。

不過面對風災造成坍方、路斷,花蓮縣政府日前舉辦「蘇花改動工團結大會」,希望政府給花東地區一條活路。縣長傅崐萁也預告,近日內將帶領居民北上表達訴求;而花蓮縣議會也將無限期休會以示抗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ooey 的頭像
    zooey

    過於孤獨的喧囂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