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社會住宅議題炒的沸沸揚揚,內政部長江宜樺表示將在台北選擇10處興建,最快2012年有第一波社會住宅率先出租,土地方面則由財政部與國防部提供。雖然政府單位積極規劃,但民間團體憂心,社會住宅政策淪為選舉口號,是否有觀注個別弱勢者的需求,還得等細部規劃內容出爐才能判定。

殘障聯盟秘書長王幼鈴表示,雖然由各團體共同組成的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曾前往總統府拜會,希望政府重視社會住宅。但是政府似乎「只聽到它想聽的」,沒有考慮到個別弱勢本身的需求。

以身心障礙者來說,除了需要無障礙空間的設計,還必須有配套的設離支援系統,「例如我們幾個身障者住在一起,可能需要有居家照顧者幫忙。社會住宅政策並不是只要給我們一棟空房子就可以了。」

她也指出,由於全台有61萬的身障者,但其中僅16萬有工作,而且工作內容都是非典型勞動,平均月薪2萬出頭,因此社會住宅的租金一定要是弱勢者負擔的起金額,否則失去意義。

另外身為街友的卜派則表示,經濟弱勢是亟需社會住宅的一群人,因為他們缺乏社會安全網支持,沒有親人依靠,如果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對於生活改善相當大。

交通便利也成為社會住宅選址的重要原因,王幼玲表示,身障者出門工作需要便利的大眾運輸工具,如果社會蓋在郊區,就失去了意義。而對於經濟弱勢者來說,交通成本增加會變相擠壓其他生活支出,因此是中心地帶才是符合他們需求的區位。

對於政府近日積極推動社會住宅,淡江建築系副教授黃瑞茂認為,政府其實沒有搞清楚「社會住宅」的概念,只想推「硬體」建設。他進一步解釋,社會住宅是要讓都市中的人「想」住下來,如何讓居民「住下來」,單單只靠硬體並不夠。

各種弱勢團體需要不同的資源協助,社會住宅概念還得和社會照顧與福利搭配,才能「拼出一桌的好菜」。黃瑞茂也強調,政府目前只想著蓋房子,卻沒有想到多元提供社會住宅的可能,他舉例國外也有透過補貼,讓屋主釋放空屋出租的案例,這些經驗都擲得學習。

雖然先前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拜會了總統,總統也承諾推動社會住宅,但內政部卻未曾找過民間團體討論社會住宅的形式,黃瑞茂說,弱勢者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內政部不找他們討論,自己悶著頭做,恐怕只是徒增爭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