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福島核災後,全世界都回頭檢視自己國內的核電廠安全狀況,包括日本也針對電廠進行大檢修。但是4月7日發生的強烈餘震,東北地區的電廠多重預備系統幾乎全部失靈,必須用到最後一個系統才能阻止災難發生,旅日作家劉黎兒表示,「還好當天沒有發生什麼問題,不然又會發生一次類似福島的大災難。但就連檢修期間都會出這種意外,核電安全還有什麼保證?」
核電廠如此脆弱,根本原因出在建廠過程中的雜亂無章,從平井憲夫的文章──「前核電廠技師的瀝血控訴」中可以知道,因為經驗充足的老師傅在核電廠工作,體內累積的輻射量很快就超過標準,無法再繼續進廠,因此電廠只能聘用毫無經驗的素人來從事這些興建與維修工作。
連一向給人嚴謹印象的日本都如此,其他國家恐怕也好不到哪裡。曾經寫過「把核電站建在東京!」等書的日本反核學者廣瀨隆就曾指出,不知道下一個核災會出現在中國或台灣,因為兩者在管理制度上都有缺陷。
5月13日日本政府宣布關閉距離東京180公里的靜岡縣濱岡核電廠,因為那附近有許多人口密集的城鎮,另外也有美軍基地。劉黎兒說,「如果濱岡電廠失事,將會影響東京維持正常機能,也就等於日本喪失正常運作能力。」
雖然濱岡鄰近有許多工業製造廠,包括日本數一數二的汽車大廠,許多人認為沒有核電將會影響經濟生產,但是汽車公業卻在日本政府宣布節電之後,主動表示即使要節電25%也沒問題。劉黎兒表示,日本的電力有7成屬於工業用電,其中汽車生產又數大宗,汽車公業的節電宣言,對於日本社會有很大的示範作用。
現在日本2/3的核電廠進入停機狀態,明年3月將會全部停機修檢,民間團體希望能這些電廠能夠不通過檢查,逐步安樂死,但是許多長期依賴核電廠補償金的地區,卻沒有辦法放棄核電廠。
「核災剛發生時,我們一家人跑到大阪,走的時候只帶了存摺、相簿和日記,之後看電視,福島撤離居民返家收拾物品,也是拿了這些東西。如果沒有相簿、日記,還有什麼能夠證明我們存在過。」這些人被迫離開家園,卻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到別處東山再起,一次核災,讓社會隱含的階級問題再度浮現。
核災過後,一般的生活習慣受到嚴重影響,劉黎兒說,即使住在東京,但核災後一個月每天都必須看著劑量數值再決定行程,飲用水也只能購買礦泉水,衣服也不可能曬在室外。「許多台灣朋友都跟我說,現在情況應該已經好轉了吧?實際上每天都在發生可怕的事,但是台灣卻已經不關心,這讓我感到焦慮。」
「在台灣只要提到核能問題,馬上就和政治扯在一塊,但它不是政治問題,而是生存的基本問題。」一旦出事,水能不能喝、東西能不能吃、生活習慣可否維持、有沒有能力離開,全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但是在台灣,卻很少有人討論,甚至核災議題在媒體上幾乎銷聲匿跡。
劉黎兒感慨,曾經,上個世代的人相信核能可以為人類歷史寫下新的一頁,但是當這些人發現核能的代價與危害後,卻仍然默不作聲。「我很希望平井憲夫在20年前的努力,能夠多告訴台灣民眾一些事實,對於核電這種包裝高科技外衣,但其實相當高風險且落伍的發電方式,能夠提供有別於官方文宣不一樣的真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