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塑毒風暴席捲全台,人人憂心工業用化學物質是否早已被吃下肚。但塑毒風暴僅是台灣化學物質管理問題的冰山一角,19日環保團體召開記者會,指出目前環保署毒管處人力與經費匱乏,未來組織再造環保署升格環資部,毒管處依然沒人、沒錢,化學物質管理難落實。環保團體呼籲,立法院針對組織再造進行黨團協商時,應在環資部底下設立「化學安全管理署」,同時配合毒管法修法後,重新配置人力與經費。

目前世界上登錄的化學物質共有1千多萬種,而常用的有2萬多種,其中毒性較明確的則有6千多種。而日前勞委會提出的「各國既有化學物質清單」,則列出了6萬多種化學物質,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呂翊齊指出,但台灣列管的毒性化學物質卻只有298種。

298種毒性化學物質由環保署毒管處來進行管理,但區區3個人力,根本無法確實管制,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由於298種物質中現制使用的只有少數,剩下多是交由廠商申報產量等數字。「但因為沒有人力,所以廠商亂報,也沒有人會去查核。結果塑化劑事件爆發後,外界才發現,廠商申報的數字遠低於實際製造量。」

3個人力來管理298種毒性化學物質已嫌吃力,更何況是毒管法修法通過後,準備從源頭管理化學物質,除了勞委會提出的6萬多種既有化學物質清單外,還預計納入歐盟REACH(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nd Authorization of Chemicals)精神,只要廠商使用新興化學物質,都必須向環保署申報並提交安全資訊,由環保署評估後才得已授權使用。呂翊齊質疑,組織再造後,毒管處將放在污染管制私底下的毒性化學物質管理科,人力上僅有5人,要如何落實源頭管制的工作。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詹長權也提醒,化學物質用在食品與產品上相當廣泛,同一種化學物質可能用在上千種產品上,5個人的單位怎麼管的住?

「台灣是電子產業的先驅,許多新的化學物質我們雖然已經在使用,但相關的毒理研究卻付之闕如。」詹長權憂心,現在全世界的廠商都搶著去歐盟註冊、做安全評估,避免產業發展受到影響,但台灣在制度上卻無法與國際接軌,恐影響廠商的發展性。

加上100年度預算中,僅有1千1百多萬用在毒性化學物質管理運作,佔環保署全部預算的0.17%,讓環保團體質疑,即使塑化劑事件過後,政府對於化學物質的源頭管理仍不重視,詹長權直言,依照目前這種經費和人力去做,塑化劑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風暴。環保團體也強調,毒管處應升格為三級單位、至少20個專職人員,才有辦法涵蓋這麼多業務範圍。

對於環保團體提出的訴求,毒管處處長林建輝表示,目前歐盟有獨立的專責單位來落實REACH制度,而美國等其他國家也都有上百人的單位來執行此一法案。但台灣僅有少少的人力,的確會有執行上的問題,因此對於民間團體的訴求,環保署長沈世宏也樂觀其成。

林建輝坦言,目前人力已經不足,如果毒管法修法通過,工作將會更吃重,雖然政府也可以將相關的化學物質毒理研究等工作委外,不過有一個獨立機關來執行,還是相對較穩定。假使未來組織再造沒有增設人力,但毒管法修法通過,還是可以要求更多經費,委外進行研究,再由環保署內部組成專家小組去評斷報告的正確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