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259673.JPG  

【記者呂苡榕專題報導】「明年,你們還會再來嗎?」2008年第一次進入緬甸進行師資培訓志工營,臨走之前,當地參與培訓的華語學校教師們,懇切又期待地問著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顏妙桂,「因為這句話,我們堅持了4年。」

談及當初成立「緬麗伊甸園志工服務隊」,顏妙桂說,當時他們只是想要到海外擔任志工,但還沒規畫究竟該做些什麼、又該去哪邊,「後來我的一位學生正好就是緬甸華僑,學成歸國後在緬甸華語學校擔任副校長,他說當地的老師非常需要專業師資培育。就這樣,我們決定前往緬甸。」

2008年開始,每年暑假7月中,顏妙桂便率領志工團前往緬甸,為當地華語教師舉辦為期2星期的師資培育,教導教師如何寫教案、如何透過遊戲教導孩子。第一年,志工團前往緬甸曼德勒省的眉苗鎮,與當地明德文教會華語學校合作。而除了開辦師資培訓課程,顏妙桂說「當地缺乏課外讀物,因此我們也透過畢業前往各校任教的學生,在各校募集1千多本二手課外讀物,準備捐給當地華語學校。」

志工團出發前,必須花上好幾個月進行準備工作,例如討論教案、試教,同時設想所有可能遭遇的突發狀況。不過準備的再周全,一樣會有意外,今年參與志工隊的學生說,在當地就曾遇到投影機燒掉,或是臨時需要新的教具,身邊卻什麼都沒有。「沒有了高科技輔助,什麼東西都要自己動手做。但也因為沒了華麗的教具,讓教學回歸到最純粹的地方。」

回想起4年前第一次前往緬甸,「2008年5月,剛有風災橫掃緬甸,因此臨行之際,許多家長都不放心。」顏妙桂說,也因為大家對於緬甸的狀況不了解,所以出發前每個人都去醫院看了旅遊門診,把該打的預防針全都打遍,連防止瘧疾的藥也都吃了。

不過到了當地仍然狀況百出,顏妙桂笑著說,當時一位同學因為帶著牙齒矯正器,嘴巴容易有傷口,加上緬甸飲水並沒有消毒的很徹底,結果可能是細菌感染,讓他嘴巴長了許多泡疹,把整個志工團急得半死,幸好當時已經準備回國,一回台灣他就趕緊去看醫生。

而運送課外讀物進入緬甸,又是另一個挑戰,顏妙桂說,由於緬甸禁止文化輸入,因此他們的書只能偷偷從中國邊境運進去,但是因為第二年開始,募集的書本數量越來越多,中國方面要繳的關稅也越來越重,後來只得選擇海運進緬甸,請當地的熟人幫忙打通關。「結果海運成本只要1千多美金,但緬甸當地的『運輸交際費』卻高達2千7百美金。」

另外原本志工團只負擔志工們的機票和其他雜支,明德文教會則提供場地讓各地華語學校老師住宿、上課,緬甸華校的老師則必須自行負擔交通費。「後來我才發現,這些老師要來眉苗,往往是整個學校到處借錢幫他湊旅費,讓他學了東西後再回去教別的老師。」顏妙桂說,為了不增加學校的負擔,第三年開始,顏妙桂向熟人募款,補貼緬甸華校教師進修的旅費。

「前兩年我們都在眉苗,不過第三年腊戌省那邊也希望我們過去協助師資培育,因此這兩年我們的志工團分成兩批,在眉苗和腊戌的果文文教會都有師資培育營。」顏妙桂說,因為當地華語學校的校舍十分破舊,所以我們也在台灣分別募了43萬和70萬,給明德文教會與果文文教會去修建校舍。

而今年,不但有師資培訓營,志工隊還規劃了校長培訓課程,教導校長一些行政上的技巧和辦學方法。看著今年「緬麗伊甸園」的照片,顏妙桂苦笑,自己做了太多事,幾乎超出能力負荷。但緬甸當地許多老師熱切期盼的臉,卻又是她無法卸下的重擔。

「第一年去緬甸,他們問我會不會再回來,讓我開始思考,擔任志工的意義是什麼。」顏妙桂說,究竟是因為我們想當志工,還是因為人家需要,我們就去做。「雖然我們的力量很小,但看著當地圖書室越來越充足,當地老師每年都熱烈的歡迎我們,讓我們一年一年願意堅持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