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由於過程黑箱作業引發民間團體、學界高度反彈。隨著越來越多協議內容被揭露,外界驚覺這項決議本身的不對等以及對產業造成的衝擊,反對壓力也持續升高,終於讓立法院朝野協商後做出「實質審查前需召開十六場公聽會」的決議。讓服貿協議成為二00八年以來兩岸簽署的十九個協議中,唯一擁有公聽程序的協議。
服務貿易協議能夠廣泛引起民間注意,幕後功臣之一便是守護民主平台的理事賴中強。
服貿協議讓賴中強一戰成名,不過在此之前他和伙伴早已鴨子划水努力好幾年。二0一0年起民主平台與其他約二十個民間團體共同組成「兩岸協議監督聯盟」,開始就人權、民主、弱勢等角度去監督兩岸協議的內容。這段時間累積下來的監督能量以及議題設定能力,讓賴中強等人在面對服貿協議時,能迅速的從民主監督、協議內容和產業衝擊等面向提出反對立場,並且擄獲社會認同。
談起為何會如此關注兩岸議程,或許和賴中強本身同為學運世代的背景有不少關係。「我小的時候『二二八』事件的陰影還籠罩台灣,家裡的大人總會跟小朋友說去學校不要討論政治。中學那時正值『美麗島事件』發生,我看到那些受害者與家屬站出來參與選舉,而當中不少人擁有法律背景,那個時候我就打定主意要念法律。」
一九八八年賴中強進入台大,正是學生運動烽火四起的時刻。賴中強同樣也加入這股浪潮,參加過反核、野百合,也參加修改大學法、反軍人干政,還有廢除刑法一百條等活動。大四那年,賴中強還當上學生會長。
「不過從退伍一直到二00七年,我和社運間的聯繫變的比較淺,主要投身在律師事務所的工作裡,用另一種方式關心社會。」那些年賴中強協助經濟部草擬「公平債務催收行為法草案」,或是協助司法院研修「公司重整破產法」,企圖從法律專業的角度來改變世界。
二00八年台灣發生了兩件大事,讓賴中強重新回到社運場合中。「那一年年初,台灣第一次以『單一選區兩票制』來進行立委選舉。由於選舉制度只有利於大黨參選,導致那年除了國、民兩黨以外的政黨全軍覆沒,而國民黨立委甚至拿下四分之三的席次。」
彼時民進黨的席次倒退到「增額立委選舉」時代那樣少,就連政論節目也都諷刺民進黨立委光是要在立院裡幫國民黨委員倒茶水都嫌人手不夠用。小黨全軍覆沒、在野黨人數稀疏,讓賴中強憂心,「人民的聲音將無法進入政治體系,且立院的制衡力量恐消失殆盡!」隨後賴中強與朋友共組了「選制改革聯盟」,並協助提起多項訴訟關於選舉制度違憲的訴訟案。
相較於多數社運議題指涉的是一群具體的「受害者」,賴中強所關心的則是制度面所造成的危機,他認為,從這幾年的都更、土地徵收等問題來看,民間苦苦要求修改現行法令,但立法院要不就是相應不理,要不就是越改越爛,立法無法回應民間期待,這些問題都出自「國會結構」,「當政治體制無法反應社會的多元意見時,弱勢只會更弱勢!」
除了選舉制度影響國會結構,那一年年底陳雲林來台,所及之處陷入瘋狂的警備狀態,也讓賴中強憤怒不已。「那時候我們看著警察粗暴對待人民,甚至沿路攔檢車輛檢查民眾是否攜帶旗幟、標語,這種大規模的憲警管制已很久沒有發生過」,賴中強感慨,就連黨外運動興盛的九0年代,警察也不會大規模的針對一般百姓臨檢,「美麗島事件或是五二0農民運動時都沒有這樣,大概只有『二二八』那時才會吧。那一次讓我們看見台灣民主的嚴重倒退。」
陳雲林事件後,賴中強與一些關心台灣民主的學者、民間團體共組台灣守護民主平台成立,「我們這些朋友總會經常性的討論台灣的民主出了什麼問題,其中有些人特別關注『中國因素』對台灣民主的影響性。」憂心台灣政府與中國的交流,會犧牲了台灣原有的民主與人權。
二0一0年兩岸簽署「ECFA」協議,隔天「兩岸協議監督聯盟」跟著成立,監督與確保兩岸議程下的民主人權不受侵襲。「那時我們設立一個操作模式,每當海基會與海協會準備簽署協議時,我們就會提出對應的人權議程。」
賴中強舉例,「醫藥衛生合作協議」讓中國與台灣的醫院能夠合作進行人體實驗,那麼兩督盟就提出「保障受試者權益」的條文;另外生技業者要求經濟部開放中國血漿進口,兩督盟就以中國血漿經濟的人道問題為由公開反對。另外兩岸簽署「投資保障協議」前,兩督盟要求將「台灣人民在中國,或是中國民人在台灣的人身自由保障」納入協議內容中。
很多人以為政府怎會理會這些要求,但實際上在兩督盟的爭取下,受試者的保障最後被放入條文中,而人身自由保障的爭議,讓原本打算在第六次江陳會上簽署的投保協議硬是拖到第八次才完成簽署,並且定下「人身自由保障共識」。
二0一0年同樣是另一個分水嶺,那一年因為立委補選,民進黨籍的劉建國選上讓民進黨立委席次增加,終於拿到兩個委員會的召委。「那時我們去拜會兩位召委,請他們在『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和『投保協議』前要求行政機關到立法院進行人權議題的專案報告」,賴中強說,從那時起國會才建立起兩岸協議必須到立法院報告的慣例。
去年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由於牽涉層面太過廣泛,光是搞清楚「誰會受害」就讓賴中強花費大筆精力,「我們依據協議的行業別,一條一條與經濟部、主計處的行業編號做對照。」比對工作繁瑣耗時,問起賴中強怎有時間在工作之餘還整理這麼一大堆資訊出來,他自嘲,反正就是自己安排時間,而且律師工作就是會對這些細節很敏感,因此做起來也相當順手。
隨著資訊逐漸揭露,不同的學者、產業相關人,以及民間團體紛紛加入反對服貿協議的陣營中,民間反對的聲浪讓國會無法忽視,經過朝野協商後終於做出「各委員會輪流舉辦兩場公聽會,公聽會結束後交付立院逐條審查」的具體決議。
「『服貿協議』是兩岸自0八年以來第十九個協議,前面十八個協議裡頭,十六個是行政機關送到國會備查,連備查都還沒處理完,行政機關便逕自宣布生效。另外兩個協議雖然有送到立院審查,但都是逕赴二讀、包裹表決。」賴中強難掩興奮的說,過去立法院面對兩岸協議,唯一的功能只有背書過水根本是形式民主,但服貿協議是第一個有清楚決議,不但要開公聽會、還要逐條表決的協議。「民間長期的努力果然是有用的,有這些努力關鍵時刻才能發揮作用!」
從反對選舉制度一直到監督兩岸協議,賴中強關注的核心始終是實質民主制度的健全。「我們應該追求的是草根人民的參與式民主,這包括資訊公開、利害關係人參與的聽證機制,但是台灣卻連國會代議政治都做不好,單一政黨獨大讓國會的監督機制無法落實,執政者可以無法無天!」
賴中強說,台灣的政黨體系並不完備,缺乏標舉社會民主、進步價值的政黨。雖然出現「第三勢力」的聲音,但制度僵固的前提下,除非修憲否則兩黨佔據國會多數的局面無法改變。在選舉制度有所突破前,民間團體不得不去面對兩黨政治,否則只會讓財團勢力更加扭曲台灣的民主。
回頭看看這幾年的成果,賴中強笑著說,他們階段性的任務就是確保馬政府剩下任期中,兩岸議程不會侵害台灣的人權與民主。而他自己也養成一個習慣,時不時的就會盯著行政院的公告,監督政府是否透過行政命令的調整去改變兩岸政治現況。
在繁重的律師工作之餘,撿起這些瑣碎的工作,去拼湊出兩岸議程帳面上沒說清楚的內容,並在眾人無感時不斷發出警訊。賴中強淡淡的說,會開始做這些事全都是因緣際會,既然這個時代需要有人做這些工作,那就做吧。
留言列表